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一体两翼观察|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巴蜀鱼米之乡”看合江

城事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6-22

  6月19日,合江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轩昂告诉记者:以前,客户到合江买鱼,一次性购买上百斤的都不多。今年6月以来,仅在合江县白沙镇,重庆客户一次就收购鲤鱼、草鱼、青波约1吨拉到重庆市场出售,目前已有3次。这是“巴蜀鱼米之乡”合江片区初期规模效应带来的变化。

  据了解,“巴蜀鱼米之乡”合江片区已建成稻鱼种养循环基地2.05万亩。今年,将3.6万亩高标准良田用于稻鱼种养循环基地建设。

1.jpg

合江县临港街道符阳村

  规划:共建100万亩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由四川省发改委、重庆市发改委共同规划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和渝西的沿江、沿界地区,包括四川的泸州、宜宾、自贡、内江,渝西的江津、永川、荣昌,川渝两地7市(区)的沿江、沿界乡镇,打造“鱼米之乡”,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

  这个规划以长江沿线乡镇为主轴带,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挖掘川渝两地7市(区)沿江、沿界区域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和民俗风情等优势,保护和利用川渝长江流域宝贵的农业资源,以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为核心,以国家和省市县农业园区为载体,以鱼、稻(高粱)产业为重点,构建集生产、加工、营销、物流、服务、消费、旅游和科研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长江上游“鱼米之乡”。

  对此,合江县按照“规划共谋、设施共建、产业共融、市场共通、生态共治、合作共抓”思路,联合江津、永川、泸县等毗邻地区共同规划建设“巴蜀鱼米之乡”,与此相应出现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合江县规划建设总规模30万亩的“巴蜀鱼米之乡”;第二层级:合江县联合泸县建设50万亩“巴蜀鱼米之乡”;第三层级:合江县联动重庆江津、永川、荣昌和泸县,共同打造100万亩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巴蜀鱼米之乡”,共建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

2.jpg

  创新:解决“扩军”资金缺乏问题

  而与江津、永川、泸县等毗邻地区联合,需要合江县扩大自己的优势,增加稻鱼种养循环基地规模。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怎么办?

  据“巴蜀鱼米之乡”合江片区管委会副主任何顺江介绍,合江县对此采取了三种方式,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一是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合江县按照“基地跟着产业建、项目围绕基地投”思路,统筹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巴蜀鱼米之乡”建设项目集中靠拢,共整合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产业路、提灌、加工冷链、数字农业等项目资金1.12亿元,用于“巴蜀鱼米之乡”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

  二是引导金融投入建设。合江县争取1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健全农业担保信贷体系,设立风险补偿金3000万元,按1∶40放大比例撬动金融资本,发放农业担保贷款1100万元;搭建政银企平台,通过“以奖促贷”、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业主融资投入园区建设。

  三是吸引社会资金。合江县开展农业招商,引进2.53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巴蜀鱼米之乡”园区稻鱼种养循环基地建设和社会化服务,打造观光农业带。

3.jpg

  合江县白米镇党委书记袁磊告诉记者,该镇稻鱼种养循环基地由以前的2000亩变成现在的1万亩,包括园区道路加宽黑化,新建大米生产线、沟渠、机耕道、提灌站,新挖虾沟鱼凼等,都是因为采取了上述方式,保障了资金投入。

  “巴蜀鱼米之乡”合江片区规模效应带来的变化,让白米镇斗笠村党委书记刘军感受颇深,以前,该村稻渔共作产业东一块、西一块,少则不到10亩,多则不到100亩,产业“散、弱、小”,不能实现集中发展、带动周边发展。

  按照合江县片区划分规则,斗笠村与转龙湾村、史坝村组成斗笠片区稻渔核心示范区,过去3个村稻鱼种养循环基地总面积不到1000亩,现在达到7000亩。发展稻渔共作产业100亩以上的大户10多户,其中发展“稻+虾”面积最多的达到400多亩。

  “现在,我们村养殖的鱼、小龙虾主要卖到合江、泸州城区市场,还不够卖。”刘军笑着说。

(来源:泸州发布 泸州日报 记者 简放鹏 孙晨尧)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