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关注】高烧39℃,脑壳都昏了,结果……

百业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5-16

  三天前,84岁的张大爷无故出现了纳差、咳嗽、咯黄色粘痰等症状,活动后觉得心累、气促,于是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

  住院第二天,张大爷开始出现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的情况,呼之名字能应,但无法对答、无法完成指令动作,随后体温升高,测得最高体温39.0℃,医院予以“盐酸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多索茶碱、氨茶碱、泮托拉唑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后,张大爷仍反复发热,意识未见明显好转。

1.jpg

  为求进一步治疗,家属便把张大爷送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全科医学科·VIP病房·中医经典病房。

  入院时,张大爷依旧意识模糊,精神差,反应迟钝,呼之能见转头,无法完成对答及指令动作,高热面红,体温39.0℃,呼吸急促,喉间闻及痰鸣,纳眠差,大便3日未解,近日小便量少,中医诊断为发热,辨证为痰热蒙窍证。

  经过科室医生讨论,决定先对张大爷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予以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抑酸护胃等治疗,中医采用和解与泻下并用之方剂——大柴胡汤,再配合腹部推拿按摩。

2.jpg

  两剂药服下后,张大爷大便自解,意识转清,体温正常,但体倦,咳嗽频繁,痰多,呈黄色粘痰。舌红,舌苔较前减少,医生决定调整中药处方,予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的中药汤剂。

  三剂药后,张大爷咳嗽好转,痰液减少。见该药方有效,便继续服用。

  六剂药后,张大爷咳嗽咯痰明显减轻,但依然觉得少气懒言,体倦肢软,气短,多汗,大便时溏。结合张大爷舌淡、苔薄白、脉虚的情况,医生决定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3.jpg

  服用四剂后,张大爷精神转佳,面色红润,不再多汗,大便成形,食纳改善,康复出院。

  冯文战教授介绍,通腑法治疗高热神昏,在中医治法中被称为“釜底抽薪”法,此种方法对于高热,具有疗效快、治根本、热退后体温不易反复的特点。大便得通,体温正常后,应用补中益气法,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党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

4.jpg

微信图片_20230516092453.png

治疗前后对比图

中医经典病房简介

5.jpg

  中医经典病房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传承创新工程项目要求下成立的临床科室,科室以继承发展传统中医经典理论为己任,以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解决临床疑难、危重疾病为目的。在深入学习《易经》《道德经》等传统中国文化书籍,继承《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温病学派等历代医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中医经典理论、方法,诊治临床疾病,在适宜病种的治疗上以“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为原则,患者的中医治疗参与率百分之百,具有简、便、效、廉的治疗效果。

  目前科室开放病床60张(与全科医学科共用),配有中医特色治疗室,煎药室。科室拥有各级医疗技术人员16人,其中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中医专家6人,中医医学博士2人。

  主攻病种:难治性发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难治性水肿。擅长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咳嗽、气喘、发热、头痛、胃脘痛、水肿、失眠等常见内科病症,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多系统复杂疾病、精神类疾病及心身医学疾病。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药内服、中药膏方、中药灌肠、中药熏洗、中药雾化、中药离子导入、针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热奄包、砭术疗法、烫熨疗法、火龙罐、盘龙督灸、中医药膳、中药茶包以及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中医药技术项目,内调外治,针药共用,防治结合,全方位、多途径促进疾病康复。

  联系电话:0830-2583162/2523335

  住院部地址:城北院区第二住院大楼20楼

6.jpg

7.jpg

8.pn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png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