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19-12-30
他,2009年到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法院工作,至今已整整十年。在执行战线上奋战八年,2016年进入审判岗位,一直勤劳而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他,就是龙马潭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钟昌林。
执行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执行线索在哪里,执行法官就要在哪里。手机24小时开机,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准备赶赴执行现场是钟昌林的工作常态,为的是心中的信念:穷尽执行手段,最大限度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不让法律打白条。
2009年至2016年间,钟昌林承办的执行案件从每年四五十件增长到一百五十余件,执结率在95%以上,到位率在70%以上。2016年执行到位1610余万元,保全到位近700万元。限制高消费及纳入失信名单25人,促使13件案件的被执行人主动来法院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并积极履行义务。
巧解执行难题 以酒抵债双方和解
田某与潘某、泸州某酒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被执行人欠申请人221万余元。2016年因酒类销售已进入“寒冬时期”,潘某和泸州某酒业公司因经营困难无力偿还债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执行法官通过多方调查,实地走访,了解到被执行人确有难处,申请人也有酒类销售渠道。为最大程度保障当事人权益,执行法官通知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以酒抵债,偿付了田某的货款。
案小事不小,全力赴执行
“执行难”,难就难在人员难找,财产难查,线索难寻。但钟法官从不轻言放弃,在了解线索后及时跟进将“老赖”找到。
张某与刘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执行标的为5000元。刘某拒绝还款并外出躲避债务。执行法官依法将刘某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穷尽各种措施查找被执行人财产及下落,但毫无结果。被执行人的“失踪”,使得案件陷入僵局。2015年底,执行法官得知刘某回家为父亲办理丧事后,赶赴其老家找到了刘某。考虑到刘某的特殊情况,执行法官组织双方在村委会办公室调解。经过4个小时的沟通,刘某筹款当场支付欠款,案件得以执行完毕。
作为一名法官,钟昌林要尽职尽责地承担着让生效裁判文书不成为一纸空文的重任。“五加二”“白加黑”,早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辛苦,却也是职责所在,只有一丝不苟,才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诠释司法为民!(完)
编辑:成欣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