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09-06
杜松奎,男,汉族,四川通江县人,1981年8月出生,***员,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200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古蔺县中学校年级党支部书记。践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他先后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方面获奖达50余次。2007年,聘为古蔺县高中数学兼职教研员,2008年被县委政府评为“古蔺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主研课题《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被泸州市人民政府评为第四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2010年12月,编写了校本课程《思维培训与训练》,2011年,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骨干教师”称号,并被古蔺县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2005年至2012年,连续八年被学校评为年度优秀……
扎根贫困山区 献身古蔺教育
2004年9月1日,是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日子。从那一天起,他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教师的每一点疏漏都会带来学生一生的知识或人格缺失。”刚来古蔺的他,举目无亲,生活不适应,所接的班级学生基础成绩差,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破罐子破摔,导致违反学校纪律,打架斗殴,更有胜者与社会不良人员接触,许多学生家庭情况特殊复杂,学生和家长对年轻教师的不信任,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曾有过退却的念头,但他想“如果连我都放弃这群孩子,那他们真的就没有希望了”……
他克服重重困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自身班级的特殊情况,制定出符合本班的班规,并以长兄的身份与学生交谈,随时与科任老师交换意见,与学生家长沟通。他的真诚打动了学生和家长,该班的学生生活学习习惯逐渐好起来。高一结束时,该班被学校评为“校优秀班集体”,荣誉的获得不论对学生还是对他自己都是莫大的鼓励。这让他更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读书的不容易,家长生活的艰辛和对孩子的厚望,学校的恩德与希望。于是他毅然决定留下来并做好每项工作,在高二时,该班被评为“县先进班集体”,这时,该班的孩子与他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生活中他节俭朴素,在几平方的住处学习、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谈心交流。工作经验缺乏的他面对调皮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多少个深夜休息时间都在学生宿舍与孩子交谈,多少个夜晚都在医院和学校之间奔波,多少个分分秒秒都在和家长沟通。心理深处的痛和身体的劳累都得他扛,他就是这样日日夜夜的坚守与坚持,对生活与工作充满希望一步一步克服。渐渐地他适应了这里的人、事和物,得到了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好评,逐渐他爱上古蔺这个地方并喜欢了这份职业。
敬业爱岗崇德 忠诚教育事业
对待工作,他很执着。由于长时间睡眠不足,导致抵抗力下降,经常出现扁桃体发炎、咽喉疼痛、头痛等症状。每当疼痛走进诊所都是同一句话,“医生,给我拿效果最好的药”,医生总是说“不能急,得慢慢来,效果越好,副作用越大”,但他总是以“没办法,我还要上课呢”回答了医生的好意,有一次医生劝他请假输液治疗,他却说“不用了,我扛得过”,拿药后便走进了教室。有些时候晚自习在教室得病了,居然打电话让妻子买药送去,“你难道看病买药的时间都没有吗”,妻子气话说了,但还是得带着四岁的孩子打着电筒给他送药去,每当得病时,他依然激情满怀地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炎炎的烈日下,他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给学生辅导功课;还经常参与班主任、新教师培训。不畏其他利益诱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始终严于律己,辛勤执教于讲台。他孜孜守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品性、操守与懿德。该同志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将自己的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忠爱的教育事业,家与学校是他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学校的工作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他工作以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他的日历中没有“节假日”、“双休日”。繁忙的工作使他连与朋友、同学聚会的时间都没有,连结婚都没有请假,他将自己的大量时间留给了学生,却很少有时间与妻子、孩子呆在一起,家里的一切家务都由妻子一人包揽。妻子不仅要上班,还要买菜,接送孩子上学。为了学校的发展,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工作8年来没有请一天假,做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切为了学生”的信条。
教育业务精湛 教学成绩显著
在他的书桌上,长期摆放着《数学教学通讯》、《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班主任》、《读书》、《考试报》、《致青年教师》、《教学生活得像个人》等报刊、书籍,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就是与书本为伴。从怎样教书育人到管理班级,从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他总是把自己当成学生,从自己做起,力争做到先知先学。凡是听过他的课的学生,常常被他精彩的讲解感动着、吸引着,学生总是喜欢听他上课。
他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整理编写了大量数学教学资料,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在当前全面推进课改教育中,依据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确立了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模式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他一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行分类推进、逐层提高教学,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让优生“吃得饱”,又使学困生“消得了”。历年来,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教学成绩显著,一直位居全县第一。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评学活动中,8年来一直第一。
2007年至2009年,担任高三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及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高考成绩文、理科成绩连续三年均居全县第一,三届复习班数学成绩平均分均在110分左右,重本人数占全县约60%,单科上线约120人,所带班级总分重本人数占全县约40%。本科上线人数占县12%。2010——2011年,所教班级被评为县“先进班集体”。
用心教育管理,关爱留守儿童
他爱学生如弟妹。面对每一位有困难的学生,他都要仔细分析他们的实际情况,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然后,在考虑孩子们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的情况下给予帮助。他翻阅大量的书籍,课余做家访,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中生活、学习。他所带班级学生胡光禄由于家庭姊妹多,并且父母体弱多病,经济条件非常差,以至于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没有着落,经常早上不吃早餐,他发动全年级同学捐献废旧书报等,由胡光禄自己联系废品收购商出卖,以此换来每个月的生活费,他还争取各种社会救助帮助胡光禄同学完成了高中学业,顺利的考入了泸州医学院。07届1班的贫困学生罗倩考入川北医学院后,检查出患有白血病消息传来,他不仅自己捐款,还求助古蔺郎网的力量,为罗倩捐助了一笔资金,现在罗倩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他的帮助下身体已经康复,并走上了工作岗位。管理班级象兄长。在班级管理上大下功夫,让孩子们自由组合成立合作小组,自己取组名、自己画队标、自己制定班级公约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合作中,学会与人相处,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对集体的重要性,使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他对那些单亲、无亲或家庭贫困的子女,就更关心得多一点,帮助得多一点。2007届1班在县、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并先后被校、县授予“先进班集体”、“文明班集体”,县优秀学生2人,2010级25班获县“先进班集体”,县优秀学生7人,2010级24班获市“先进班集体”,市三好学生9人,优秀学生干部5人。
五、勤于教育教研,勇于开拓创新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坚持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或示范课,撰写一篇科研论文,部份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得奖励。并现在承担了国家、省、市、县的科研课题。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此期间,他以自己真诚团结、好学向上的优良品质影响着整个学科组。定期组织学科组老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及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数学发展动态。协同学科组老师共同搞好教学工作,协调好老师之间的关系,支持和协助学科组老师的教研、教改工作。注重学科组资料的积累、整理及利用。为构建浓厚学科组的教研气氛,经常与其他学校的数学组联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经常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并在教学方面予以具体的培训指导。他热心扶持新教师,甘为人梯,敞开教室大门让青年教师听课。细心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优质课,多次商讨、设计教案,反复听课,修改。一片赤诚之心,深得同事们的称赞和好评。(完)
附: 杜松奎主要获奖情况:
1、教学与管理研究获奖
2004年12月《二维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求解注记》获泸州市数学学会年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一等奖,泸州市数学学会
2004年12月《几个特殊不等式的几种巧妙证法及推广》获泸州市数学学会年度教育教学学术论文二等奖,泸州市数学学会
2005年论文《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在《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上发表
2005年10月论文《如何对高中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编入古蔺中学《德育管理手册》
2006年5月论文《高中数学后进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与消除》获泸州市2006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7年1月论文《高中数学后进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与消除》在《古蔺教育》第一期上发表
2007年9月27日《教育导报》论文《高中数学畏难心理的分析与对策研究》发表
2007年11月论文《高中数学的学习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在《古蔺教育》第四期上发表
2008年10月6日独撰的《高中数学畏难心理分析与研究对策》论文获泸州市第十三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优秀奖 泸州市教育局
2009年6月撰写的《浅谈对高中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论文获2009年古蔺县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奖 古蔺县教育局 古蔺县教育学会
2010年10月论文《新课程教学中数学集合学习的对策》被论文网收录
2010年9月《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方案在《古蔺教育》发表
2011年6月申报的《浅谈高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论文,获泸州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泸州市教育学会
2011年7月论文《新课程下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意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教学案例在《新课程学习》上发表
2011年9月《浅谈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复习策略》在古蔺教育科研交流
2012年6月论文《数学传统教学与演播系统教学的反思》在《古蔺教育》第二期发表
2012年6月论文《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在《课程•教材•教法》上发表
2012年9月论文《柯西不等式在函数与三角方面的应用探究》在《新课程研究》上发表所带2007级1班在县、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并于2008年被县、校授予“先进班集体”,“文明班集体”所带2010级24班在县、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多次获奖,并于2011年9月授予县“先进班集体”, 2012年4月授予市“先进班集体”,
2011年6月所任党支部被评县“优秀基层党支部”
2、参加竞赛、献课、培训情况
2006年4月26日上题为《向量的减法》县级公开课,获古蔺县2006年高中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2006年12月教案《向量的减法》在优秀教案评选中获一等奖
2007年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学科教师培训,中央电化教育馆
2007年10月上《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县级示范课
2009年9月在班主任会上做了题为《谈谈班级管理的感受》培训内容
2009年11月7日在班主任会做了题为《强化班级常规管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班级常规管理与学法指导》交流
2009年9月在新教师培训会上做了《浅谈教学中教师如何导入新课》交流
2010年9月在教学分析会上做了题为《道可道,非常道,为学生的成功插上翅膀——学生学法指导建议》
2011年4月28日在2011年古蔺县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课活动中,承担了题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研究课,古蔺县教研室
2011年5月28日参加泸州市高中数学研究课,上了题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研究课
2012年7月29日在省高二课改培训市培中做了《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选修系列Ⅱ实验心得》的交流
3、承担课题研究
2009年12月主研课题《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获泸州市第四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泸州市人民政府
2010年负责县级课题《农村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适应性研究》的研究工作,正在研究
2010年参加市级重点课题《农村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正在研究。
2010年12月编写了校本课程《思维培训与训练》一书
2011年参加古蔺县教师进修校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大面积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和缩小校际差距的有效途径研究》的研究
2012年参加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高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4、教学质量与指导学生
2005年12月指导邱伟等9人参加200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获泸州市一等奖指导奖,泸州市数学学会
2007年3月指导邱伟等13人参加2006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获泸州市一等奖指导奖,泸州市数学学会
2007年10月聘为古蔺县高中数学兼职教研员,古蔺县教师进修学校,古蔺县教育研究室
2008年6月聘为四川省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评卷教师
2008年6月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授予普通高考优秀评卷员
2008年11月被聘为县青年优质课竞赛评委
2012年4月在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中,指导的学生刘旭、余鑫等5人获市一等奖11人获二等奖 泸 州市数学学会
2012年6月在201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中,指导的学生余满、余鑫等9人获市一等奖,付雨等17人获二等奖,其中8人将参加2012年10月全国数学联合竞赛决赛 泸州市数学学会
5、其他获奖,学习情况
2005年12月在开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古蔺县教育局
2008年12月获首届“古蔺十大优秀青年”称号,***古蔺县委 古蔺县人民政府
2010年4月授予古蔺县“骨干教师”称号,古蔺县教育局
2010年8月参加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四川省教育厅
2010年8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四川省泸州市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
2011年2月授予泸州市“骨干教师”称号,泸州市人民政府
2011年6月获古蔺县“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古蔺县委
2008——2011年参加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课程培训本科毕业
2011年9月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2011年7月参加泸州市高中班主任培训,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6月参加2011年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完)
编辑:马骁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