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纳溪李中文:照顾瘫痪儿子47年,诠释母爱情深似海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7-08

  “若不是我妈悉心照顾,我哪能活到现在,早就不在人世了!”看着母亲佝偻着身体在屋里忙碌,万刚(化名)噙着泪水、举起大拇指吃力地说。这是5月11日笔者走进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胜利街社区临江村小区看到的一幕。

  一位69岁的母亲,不顾自己体弱多病,47年来无怨无悔地精心照料瘫卧在床的不能走路的儿子,演绎了一曲血浓于水、慈母爱子的真情奉献之歌。

1.png

喂儿吃饭

心存执念,四处求医治疗

  1975年5月的一天,一个男婴降临人世间。看着一出生就“哇哇”大哭的孩子,作为母亲的李中文早已忘却了分娩时的阵痛,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李中文和丈夫万文树经过一番商量后,给婴儿取名万刚。

  然而,令李中文夫妇没有想到的,万刚人生中的困难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艰难。出生后,万刚知道饿了想吃奶就要“哇哇”大叫,但每隔三五天却要抽风一次。一开始,李中文夫妇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次万刚抽得异常厉害,蜷缩成一团,且伴随高烧,才将孩子送去医院。经过一番治疗后,万刚才所恢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抽风的问题,只是未曾出现严重状况,这样反复抽风一直持续到3岁。

为儿翻身.jpg

为儿翻身

  3岁后,虽然抽风的情况消失了,但是万刚不能和正常小朋友一样走路。刚开始李中文还以为是因为之前生病抽风的原因,所以等万刚病情“好转”后就教他学习走路,十分期待儿子能跑向她的怀里。可是,现实往往是不如人愿的,老天和李中文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每当李中文试图抱万刚学走路时,他总是一下子就瘫软下去,别说行走,甚至连站都无法站稳。后经医院诊断,万勇有先天肌无力症,终生不能行走,只能躺在床上度日。

  听到这个诊断后,李中文当场晕倒,她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为何自己娃儿的命运这么苦?但是,李中文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使她从来就不愿向命运低头,她誓要与老天争一争。从此,李中文常常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她听说这种病医院能治,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到处打听全国能治这个病的医院。可是,随着走遍一家又一家的医院,所有治疗都不见好转;回到家乡后又听说吃中药有用,就四处找人开处方,到医院买药煎给儿子喝;别人说扎银针疗效好,又请人帮儿子扎银针……然而,一切都是徒劳。

3.png

陪儿子看电视

以爱为伴,重塑生活信心

  由于只能卧在床上,万刚的生活起居都要靠父母帮忙。为了照顾好儿子,李中文和丈夫在征得厂领导的同意后,每天轮流上下班,下班回家的那个除了操持家务,就是为儿子端屎倒尿、擦洗按摩;特别是晚上,李中文夫妇也要轮流睡觉,不让儿子受半点委屈。由于长时间瘫卧在床,为了防止儿子肌肉萎缩,一有时间李中文就要为儿子揉搓手脚,一揉就是一个多小时。虽然有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万刚也有过“叛逆”。

  “妈,你不要管我,反正我是个废人了,我不能连累你和父亲,就让我悄悄离开吧……”在绝食了一天后,万刚对母亲这样说。

  万刚虽然肌无力不能下地行走,但是大脑是清醒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他的精神几近崩溃,有时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一天到晚望着屋顶发愣。即使李中文将碗饭端到儿子面前想喂他,他却一点反应都没有,李中文心里也急得慌。

5.png

用奶瓶喂儿喝水

  面对儿子的哭诉,李中文抱着万刚哭着说:“儿子,你就放心吧,只要我和你爸在世上一天,就会好好照顾你一天。”这天,李中文和儿子聊了很久。自此,万刚不再任性绝食,而是尽可能配合父母,以减少他们的工作量。

  一个想要结束生命使父母解脱,一个想要付出一生来照顾儿子。父母的爱就是万勇坚持活下来的信念吧。

不离不弃,愿多陪他几年

  虽然李中文夫妇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儿子,但是他们的真情似乎没有感动上天。2013年5月,68岁的丈夫万文树因伤病复发和过度操劳去世。从此,李中文的负担更重了,照顾儿子的事全由她一人承担,每天都连轴转,累得全身经常疼痛,但邻居们从未听她诉过一声苦,喊过一下累,儿子依然成为她的精神支柱。

  在这47年中,李中文曾多次被人劝说将孩子送去护理中心,但是她每次都是笑着说:“我还能照顾,送去那里我不放心。”在万刚的记忆里,母亲从未在自己面前抱怨过。为让儿子重新振作起来,李中文总是将满腹的辛酸和痛苦埋在心里,将笑容挂在脸上。因为她不想当着儿子的面难堪,她要以一副坚强的姿态出现在儿子面前,鼓励儿子活下去。同时也要让儿子知道,有母亲在,他就不会被抛弃。

  “虽然我在儿子面前表现出的是坚强的一面,但其实这两年我的病也多了起来。”李中文说,近两年随着年岁的增大,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心脑血管类疾病已经缠上了她,体力已大不如前,已经渐渐不能抱儿子翻身了。

4.png

给儿子翻书

  “好在我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儿子每月也有几百元的低保金和生活补贴,日常的生活及生小病的开支还能支撑。”李中文说,自己最大的担心就是一旦生大病或过世,真不知儿子将如何度日,外人定然无法像自己这般无微不至的照顾。现在,她只希望自己能多活几年,能多照顾儿子几年。

  “李阿姨一直都积极乐观,她的儿子虽然瘫痪在床,但是心态还比较好。李阿姨用实际行动带动了周边更多的人去崇德向善。”胜利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满裕感慨地说。(吴刚敏 周超华)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