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西南医大中医院孙同郊教授:全国名中医,泸州第一人!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7-22

  2022年7月20日,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科孙同郊教授榜上有名,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殊荣,成为西南医科大学和泸州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专家。

1.jpg

2.jpg

3.jpg

4.jpg

  孙同郊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胆疾病、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1928年,孙同郊出生于上海浦东。青年时期,她心中便埋下了医学的种子;1953年,她从南京原中央大学医学院西医系毕业;1955年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放弃优越环境,到偏远艰苦的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西南医科大学前身)支援西部医学事业建设,在泸州扎下了根。

  1956年,作为我国第一批“西学中”人才,孙同郊师从赵惕蒙、赵锡武等中医大师,学成后返泸牵头创建了泸州医学院中医系(现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全国第一家西医院校附属中医医院,最早倡议建立中西医结合专业,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室,为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奠定了基础。

  如今,以孙同郊教授为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学科,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拓展病种-原发性肝癌)。

  回首过往,孙同郊教授说:“我从来不后悔来到泸州,更不后悔学中医。”

患者眼里:她医术好,医德更好

  这位老人上门诊,每次总是早上7点便到诊室,不送走最后一位患者,从不下班,只要有病人,她从来不会拒绝。

5.jpg

——“她那双眼睛,让我整个人就稳下来了……”

  2014年2月,查出癌症的冯阿姨一直在重庆治疗,因多次化疗,冯阿姨的头发几乎都已掉光,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偶然的一次机会,冯阿姨听说了孙老,并找到孙老为她诊治。

  “看到她那双眼睛,我整个人就稳下来了,我现在一直吃她开的中药,她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呐!”冯阿姨红着眼眶说。经孙老诊治后,冯阿姨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慢慢好转,逐步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6.jpg

——“她对病人的好,谁也比不了……”

  “我也记不得那是哪一天了,我就想着吧,孙教授这么细心地给我治病,给个红包就是表达一下我的心意。但她不收,我硬往她衣兜里塞的时候,还把她的衣兜都拉烂了” 身患肺癌的李大叔说道,“她对病人的好啊,谁也比不了……”

  后来,李大叔因为外出有一段时间没来看病,孙老就一直念叨:“他是不是生气了不来看病?也不知道病情怎么样了。”

7.jpg

——“她为了躲我,就绕道走了”

  一位因慢性乙肝被困扰多年的刘某某,因服用孙同郊研制的解毒护肝冲剂后,病情明显好转,刘某某心存感激,多次送礼物都被孙老婉言谢绝。

  “孙教授在医院不好收礼物,我就天天守在她来门诊的路上,结果还是不行,她为了躲我,就绕道走了。”刘某某与旁边同来就诊的病人交谈着。哪想,门诊门口候诊的人们竟议论开来。

  “这算啥,孙教授看我家住得远,还给我返程路费呢!”

  “是啊,孙教授知道我家里穷,每次来都免了挂号费。”

  “对对对,有次我钱没带够,孙教授还帮我支付了药费呢!”

  ……

  这一桩桩一件件平凡的小事,犹如一颗颗默默无闻的碎石,密密地铺就了孙同郊不平凡的行医之路。她一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仁心仁术,屡起沉疴,她所担负起的责任与付出的爱,温暖了泸州这座城,也温暖了一方人。她先后荣获中国好医生、中华医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最美中医、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她常常说:“医者父母心。在疾病面前,其实我们医生也经常感到无能为力,所以只能一代接一代地往前走。”

学生眼里:她是良师,更是亲友

  孙同郊教授自1954年开启了中医教育事业的人生之路,1977年从事中医本科教学,199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02年获得全国第三批师承导师。

8.jpg

——“她奠定了我下半生做人做事的基调”

  “我是中医系79级的学生,跟着孙老师学到的不仅是医学知识,她更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如何做事。”

  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不无感慨地说道,“当年创业之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是孙老师身上那种谦逊、执着、坚守初心、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激励着我前行,并且奠定了我下半生做人做事的基调。”

9.jpg

——“这是我一辈子最幸运的事……”

  她曾经是一名仰望孙老的青涩学子,如今她已成长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最初认识孙老师,是在1991年在肝胆病科实习、参加孙老师主持的查房。那时的她就因为医术高明、对病人和蔼可亲,病人都特别喜欢她、敬重她。”现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兼肝胆病科主任的汪静教授说,“没想到后来能成为她的弟子,从2002年起,我就开始在孙老师身边学习。呵呵,孙老师说我们既是师生,也是忘年交。这真是我一辈子最幸运的事情。”

10.jpg

——“老师的爱护不单是学习上的……”

  “82年的时候,我被分配到泸县基层医院实习,孙老师到医院指导工作,知道我在就到宿舍看我,那时候条件比较差,发现被子都是破的,她当时虽然没有提,走的时候却偷偷塞钱给我……”四川绿叶制药董事长龚德泉在西南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校友论坛上回忆到,“她对我们非常爱护,学习上要求很严格,但当我们有难处的时候,她会给我们支持。”

  昔日三尺讲台,今日桃李三千。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川派中医代表性人物,她的学生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他们有的已成长为行业翘楚,有的已跨界成功创业。

  “随师3年,日间临证,夜间读书;鸡鸣冷月,黄卷青灯,用功不为不苦。恩师精勤教诲,给予我们人品医德之熏陶,实乃人生之莫大荣幸。”在孙同郊教授80寿辰之际,一封来自她的研究生的贺信送到她的手中,而孙同郊教授却谦虚地称自己只是“引路人”。

同事眼里:她是挚友,更是灯塔

  1953年,孙同郊曾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解剖系工作,在这座“红岩精神”起源的城市,她与钟世镇结下同事之缘。

11.jpg

——“她执着、勤奋、细致……”

  2017年4月24日,孙同郊教授像往常一样在诊室里为患者把脉,当昔日同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突然出现在诊室时,她激动地张开双臂、像个孩子一样垫起脚、紧紧地拥抱住比自己高半个头的钟世镇院士……阔别63载后的重逢,不仅让两位耄耋老人湿润了眼眶,也让在场的人为之深深动容。

  “同郊她呀,我还记得她年轻时工作的样子,执着、勤奋、细致……”时年92岁的钟世镇院士缓缓地揭开那些久远的尘封记忆,他感慨的话语,清晰地勾画出定格在那激情燃烧岁月中的孙同郊的模样。

12.jpg

——“那里总亮着一盏灯……”

  1993年,刚从泸州医学院毕业的张琼及其她三个女生分配到医院工作。因为条件有限,她们四人的住宿被安排到了手术室外的一间空房里,而旁边有一间白天总是关闭的房间。

  “那时候我们四人下班后经常一起出去玩,晚上回到住处,隔壁那间屋的玻璃窗总会透出一盏灯光。我们几个很好奇,原来这里有人呀,是谁呢?”说到这里,现已是肾病科主任的张琼教授爽朗地笑了起来,“当时我们还好奇地趴窗户上去瞅呢!后来才知道,那是孙教授的工作室,白天在病房里忙,晚上就过来看书,有时我们都睡了,她还没走。后来,我们只要一看到那盏亮着的灯,都会不自觉地放低声音,怕吵着她。房间安静后,我们也会不自觉地拿起书……”

13.jpg

——“为了患者,她从不会缺席……”

  小陈是医院门诊部的分诊护士,只要是孙老上门诊那天,她就会在诊室外边负责分诊。

  “孙老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她的事迹呀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我印象最深的是在2007年,那天她赶着上门诊,却在路上摔倒了,肋骨线形骨折,耳朵出血,但是她却瞒着不告诉我们,也不告诉家人,她怕我们不让她上门诊。”小陈有些激动地提高了声音,“真的太不容易了,你想想,那是快80岁的老人呀,还带着伤……”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仁心仁术、佑护生命、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赤胆忠诚、甘于奉献”这32字书写的“同郊风范”,镌刻在西南医大中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院史馆”里,更是像灯塔一般矗立在每一个西南医大中医人的心中。

孙同郊: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孙同郊教授为着一个梦想,守着一份初心,踏过千山万水,历经岁月沧桑,从上个世纪走进了一个浩荡宏阔的新时代,她是无数中医人坚守初心、勤耕杏林的一个缩影。

14.jpg

  她的一生,是与她所挚爱的中医药事业血脉相连的一生,是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同频共振的一生。

  凝聚着她毕生心血的学术成就,在弟子们手中薪火相传;而“同郊风范”这片精神沃土,也将孕育出和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在新时代里砥砺前行的中医人。(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李永鑫

7148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