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10-25
余烊,31岁,西南医科大学2022级心内科博士。
从美国城市伯明翰到长沱两江相汇的西南泸州,相隔大半个地球,2019年,留美硕士余烊不远万里来到忠山,只为追随一个人。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余烊被选派到美国阿拉巴马(UAB)大学交流学习,这那里,他遇到了影响自己人生轨迹的敬爱导师:美国UAB大学医学院张春祥教授。张老师在美国工作22年,在医教研管理方面都是在美国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教授。随后的两年里,他有幸师从张老师,“师徒”二人密切合作,携手完成一个又一个科研课题。
“小余,我马上就要回国了,有机会的话,希望我们还能在一起工作。”2019年,张老师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终身教授工作,全职回国工作。他告诉余烊:“国家急需在发达国家学有所成的优秀一线专家回祖国服务,我必须服从召唤,为祖国发展尽一份力量!”
导师的拳拳赤子报国之心,深深感动了余烊。“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导师今后在哪里,我就去哪里。”
2019年11月,余烊来到西南医科大学,再次与导师张春祥(现担任西南医科大学校长)并肩作战,建设国家高层次人才实验室——非编码核酸医学泸州重点实验室及四川省峨嵋计划核酸类药物创新团队。
从设备的选择、申请、采购、安装、调试……每一副担子都很沉重。每天早上8点,余烊的身影准时出现在实验室,一直到深夜十一二点,实验室仍然灯火通明,即便是回到家中,只要脑海中闪出一丝灵感,便兴冲冲又跑回实验室……
“每年,只能在春节回一次老家;每周,只有周六上午可以睡到自然醒。”
“在国内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导师在回国前给我讲的话一语成真,随后的3年里,实验室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4个(其中包括1个国自然重点项目)、省级科研项目8个。
余烊觉得,团队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靠导师及团队中每个人的拼搏外,还得益于泸州对科研人才、科研项目的大力扶持。“学校里最气派的那幢科研大楼,就是泸州市政府的‘交钥匙’工程。”
今年,余烊迎来“双喜临门”:成为西南医科大学第一届博士生、妻子从广州来到泸州工作。他说:“我在泸州工作生活已经三年,如今已买房安家,在这座郁郁葱葱的美丽中国酒城,又能与敬佩的导师一起奋斗,我感到幸运!”
(来源:健康西南 文/陈猛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