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11-21
“我虽然一个人在家,今年也遭受了几十天的高温干旱,但我在10亩地头上种植的玉米红苕还是获得了丰收。玉米有几千斤,套种的红苕要挖1万多斤。”11月20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七旬党员老兵邓兴明家中,他带着笔者一边看他刚收获的红苕,喂养的生猪和放养在山上的家禽,脸上满是喜悦。
邓兴明介绍他种植的红苕
今年75岁的邓兴明,是一个在部队历练了10年的老兵,也是一个有着5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少小离家老大回。2018年,自18岁参军就离家的邓兴明,在时隔50年后回到了来龙村的老家“安享晚年”。让人想不到的是,一辈子都闲不住的邓兴明面对周边2户邻居举家外出后无人耕作已杂草丛生的7亩土地,十分心疼,在征得2户同意后,他把这7亩地和自家房前的3亩地利用起来,种植玉米、红苕和蔬菜。
邓兴明给山上的家禽喂玉米
为了消化每年的1万多斤玉米、红苕,邓兴明就种养并举,他利用玉米和红苕养猪、养鸡鸭鹅和兔子,每年都养殖两头猪,近千只鸡鸭鹅和近100只兔子。邓兴明告诉笔者,他之所以选择搞养殖来消化自己种出的玉米、红苕,主要是他家房屋后都是连绵的竹林树林,极适合散养生态小家禽。
邓兴明今年75岁,但走起路来步步生风、干活利索有劲,始终保留着飒爽的军人气质。邓兴明说,在部队的10年,由于他勤奋好学、不怕吃苦,不仅入了党,而且还成为了一名汽车驾驶员。退伍后,他当过客车驾驶员和仓库管理员等工作。退休8年后,他不再安于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毅然回到老家“养老”,过自己的田园生活。
然而,令他想不到的事,他回家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经过几年脱贫攻坚行动,原来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已经被宽阔的水泥公路取代,农村公交也开到了村里,他更是把水泥路延伸到自己的院坝里,让自己种植红苕玉米省了不少力。特别令他高兴的是,他养殖的肥猪和家禽,除了满足自己和家人生活外,多余的都是镇上餐馆老板自己开车来家中购买,一年还有1万多元的纯收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邓兴明养殖的肥猪
“老当益壮的邓兴明是我们村的老党员、退役老兵,他退而不休、勤劳创业的故事值得每一位村民学习,学习他的正能量。”来龙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易祖彬说,今年来龙村的老人节上,邓兴明被表彰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在2021年,邓兴明还荣获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邓兴明获得“老有所为”表彰
“只要我身体能胜任,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虽然辛苦,但却很充实很快乐,何况我还真的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呢。”邓兴明喜滋滋地说。(周超文 付久焱)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