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11-24
近日,四川省第八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在泸州圆满落幕,泸县“泸建工”特色劳务品牌选手朱祥洪参加钢筋工项目角逐,从全省161名参赛农民工中脱颖而出,夺得该项目冠军,是泸州本次参赛选手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民工。
“我是泸县福集镇沙土村的,16岁就跟随舅舅到浙江工地上打工。”朱祥洪淡定地说。“一开始当学徒,工地上能够干的活都要干,后来主要学了钢筋工。在外面跑了二十几年,北京、陕西、贵州、云南等十几个省市的一些工地上都做过。”
据悉,泸县是四川省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40余万农民工转移就业,其中尤以建筑劳务最为发达,目前从业人员超过19万人,是国家首批建筑劳务基地县、四川省建筑劳务输出10强县,2018年创成西部地区首个中国建筑之乡,2022年正着力培育创建“泸建工”地方特色劳务品牌。朱祥洪就是泸县“泸建工”大军中走出来的普通一员。
“学到了手艺,挣到了钱,我也想回到家乡,给家乡的建设出点力。2017年,我从外面的工地回来,先后承包了泸县高铁站站台、站房钢筋单项建设工程、方洞镇加油站钢筋单项建设工程。”说起返乡后的经历,朱祥洪满脸的幸福。“泸县9.16地震后,我带着我的徒弟,也参与到灾后重建的队伍中去了。福集镇茂盛村聚居点15户重建工程的钢筋单项都是我带人去做的。”
近年来,泸县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倾力发展归雁经济,先后回引农民工3.17万人,其中,返乡创业5754人,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15个,专合社95个,带动就业1.65人,回引创业项目总投资13.14亿元;返乡就业2.59万人。朱祥洪返乡后,在老家沙土村租了店铺,从事钢材的批发零售和各类钢结构加工,带动了周边懂技术的6个钢筋工就业。
“今年7月,我们村当家人微信群里通知,想要学钢筋工的都可以报名。我的学历不高,初中毕业都算不上。钢筋工的手艺我都会,但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说出一二三来,就有很大的难度。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到泸县建校参加了返乡农民工‘再技能化’钢筋工培训,第一次接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提到这次技能大赛,朱祥洪很兴奋地说。“培训结业不久,班主任李开辉老师就在群里问,想要参加四川省第八届农民工技能大赛的,都可以报名。没想到最后居然选上了我。”
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泸县充分发挥建筑产业“一总部三基地”资源优势,依托泸县建校建筑劳务品牌培训主阵地功能,不断建立完善农民工建筑技能培训体制机制,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前岗前培训、输出后继续教育和返乡后再技能化提升培训,着力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目前,全县拥有建筑技能人员19万余人,持证人员超过6万人,其中建造师3000余人,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9000余人,建设岗位管理人员7000余人,厚植了“泸建工”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技能潜力。
“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检验,也是一种考验。除了正常经营家里的店铺,其余时间我都在反复训练钢筋工必备的几项技能。李老师还给我找来大量的理论题,前前后后三个月,估计做了3000多道题。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这次比赛做的题多。”朱祥洪笑着说。
“比赛考核很严,识图、计算、下料、绑扎、成型,要在三个半小时内完成,下料要精确到两毫米内,误差也要控制在两毫米内。其中一个题我在做牛腿筋时把1.3米拉成了1.31米,误差了1公分(0.01米),直接就扣了4分。实在太可惜了!虽然这次我获得了第一名,但也提醒了我,只有更细致、更精准,才会做到最好!”
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同志指出,下一步,泸县将依托泸县建校作为中国西部工匠城建筑工匠实训基地这个平台,聚合建筑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建设建筑技师学院,全力推进“泸建工”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助力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洪林)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