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7-25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世界性顽固疾病,但衰老是否为影响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机制尚不清楚。
近年来,从基因调控入手,研究RA的精准发病机制以及防治靶点是国际风湿免疫领域的研究热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罗未聃博士最新研究发现:老年人及老年RA患者中,TREX1基因表达较年轻人或健康老年人明显降低,且血清cfDNA升高,这提示机体cfDNA水平与年龄以及RA的发病机制相关联。基于这一新发现,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关节炎动物实验予以验证。
7月20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罗未聃博士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Age-related self-DNA accumulation may accelerate arthritis in rats and in human rheumatoid arthritis》的研究论文(2023年影响因子:16.6; DOI : 10.1038/s41467-023-40113-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第二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刘勇教授为第四作者)
据悉,罗未聃医生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送培澳门博士中第一位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博士;是澳门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位以博士研究生身份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学生;也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著的青年医生。
他都研究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在研究中,AIA模型中循环DNA碎片的积累被证实是由TREX1表达减少触发的,最终促进了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并在AIA大鼠中产生炎症状况。
通过Cre-LoxP系统在条件敲除大鼠中进行验证,目前的研究表明,敲低3'->5'DNA核酸外切酶TREX1会增加AIA大鼠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相比之下,腺相关病毒(AAV)转导对TREX1的过表达显著抑制了AIA大鼠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并抑制了关节炎炎症。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衰老细胞中c-Jun和c-Fos比例失衡形成的异二聚体AP-1(TREX1的主要转录因子),导致TREX1转录水平下降,伴随着对DNA片段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可能导致炎症启动延长(图1)。
图1:中老年类风关高发率与TREX1调控cfDNA代谢的机制相关联
研究结果强调,由于TREX1减少而导致的DNA片段积累可能是老年人RA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为研发预防老年人患RA的靶向新药开辟了新思路,揭示了类风关发病的新机制,开启了启动TREX1基因或增强cfDNA代谢预防及治疗老年RA的新策略。
作者简介
刘勇
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外科副主任
四川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等,《中华血管外科杂志》《中国血管外科杂志》《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Tanslation Surgery》等学术期刊编委。
罗未聃
博士,主治医师
博士毕业澳门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主要从事周围血管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础研究与血管外科临床工作,主要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包括急性下肢缺血(动脉栓塞或动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畸形、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胸腹主动脉夹层及其动脉瘤、内脏血管疾病等的手术及腔内介入治疗,血透通路的维护与建立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共计6篇,累计影响影子超40分,参与及主持省级课题两项目,市厅级课题两项,院校级课题一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研究论文原文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文图 /罗未聃)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