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泸州市第四届名中医展播(一):杨仕彬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11-04

1.jp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杨仕彬,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康复科党支部书记。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委会委员,四川省针灸学会康复专委会常委委员,泸州市中医中药学会针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08年8月评为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23年9月评为泸州市第四届“名中医”。

出生农村 立志学医

1971年出生于四川盐亭农村的杨仕彬,在家人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1990年高中毕业考入泸州医学院,被中医专业第一个录取。进入大学校园后,杨仕彬一门心思追求学业,几乎年年获得奖学金,1995年毕业时,他以中医系第一名的成绩留校,如今已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工作17年、康复医学科工作11年,期间完成了研究生学习,多次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从住院医师一步步晋升为主任中医师。

2.jpg

一颗热心肠,认真负责的“好大夫”

“上班不久后,我遇到两个印象特别深刻的病人,一位是来自宜宾江安的患有消化道出血的年轻女子,另一位是患有白血病的少年,二人都来自农村,因为经济条件很困难,无法继续医治,最终放弃治疗。”杨仕彬回忆,年轻女子出院两个月后,她的丈夫再次返回医院,只为补交拖欠医院的300多元治疗费,“大夫,我把家里的两头猪卖了,爱人临终前,反复交代一定要把欠医院的钱还上……”,那一晚,他彻夜未眠。

此后,杨仕彬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他会反复“精打细算”:不必要的检查坚决不做;疗效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价格更便宜的药物,同时,他还会特别关照家境贫寒的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杨仕彬还常常把病人“往外推”,只要是区县医院能治好的疾病,他常常与病人耐心解释并告知患者,没必要跑三甲医院,既可以减少来回奔波之苦,也能减轻经济负担。

在从业的28年里,杨仕彬已记不清给多少患者捐过款,“只要科室捐款,我一次不落全部参加,少则一两百,多则一两千,有时看到患者家属衣衫褴褛,还会把家里的旧衣服翻出来送给他们。”杨仕彬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给一位脊髓损伤的小女孩捐款,大家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医护人员的慷慨解囊,共筹集治疗费9万元,帮助小女孩度过危机。

3.jpg

一副好脾气,身先士卒的“拼命三郎”

在常年与老年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杨仕彬性格随和、对任何人都是一张笑脸,并摸索出一套“防揍秘诀”:站在老人身后,轻抚其头部,老人的情绪很快便稳定下来。“看见老人那种状况,就会想到家中年迈的母亲以及多年后的自己,虽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还是希望老人都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每天早上,杨仕彬总是提前来到科室,除了查房外,还会根据患者病情查阅诊断书和影像片,尽可能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让患者早日康复。

杨仕彬的微信好友中,他的患者及其家属有近千人。他为每个人都备注了姓名和所患疾病,并且会长期随访他们,提醒他们服药和注意康复事项。值得一提的是,杨仕彬的“粉丝”并不仅限于他诊治过的病人,还包括他老家的乡亲以及其他医院的患者。即使在休息时间,他也会耐心地回答患者们的问题。

4.jpg

(来源:健康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西南微信公众号)

编辑:肖昂

1700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