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西南医大附院病理医生杨志惠:在方寸之地揭开疾病“面纱”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12-17

一张办公桌、一台显微镜、一张玻璃片,方寸之地便可构成病理医生工作的“主战场”。病理科的工作看似简单却不简单,医生面对的是疾病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病理诊断往往是疾病的最后诊断,所以病理医生一个错误的诊断,便可能影响临床医生的最终诊疗方案,或者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导致患者重要器官被误切。”从医26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主任杨志惠,对待每一份病理诊断报告都慎之又慎,因为这张纸承载的是生命之重。

1.jpg

从科主任助理晋升科室“领头羊”

她在微观世界里揭开疾病“面纱”

至今,杨志惠家中仍保留着曾祖父留下来的几十本手写医书。一页页写满工整小楷的宣纸,承载的是曾祖父治病救人的一生,他一辈子都在与医学打交道。

杨志惠常听父亲讲,曾祖父即便在生活最落魄时也不曾放弃治病救人,他一辈子只钻研一门技术。“患者交不起医药费,曾祖父免费治。有些患者看曾祖父生活太困难,会塞点儿生活物资给他。”杨志惠听着曾祖父的故事长大,她向往成为如曾祖父般悬壶济世的好医生。

杨志惠如愿了。1997年,她从原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承担教学及临床病理诊断工作。

病理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将从人体获得的病变组织,经过复杂工序制作成几微米厚的病理切片。然后通过显微镜中的微观世界,观察切片细胞的形态、组织结构等,揭开疾病“面纱”,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疾病病理诊断报告。

一个优秀的病理医生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杨志惠求学心切,她苦读成功考取四川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美国贝勒医学院、M.D.Anderson癌症中心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学习一年,使专业知识得到极大提升。

2.jpg

“病理诊断是很枯燥的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杨志惠将50岁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40岁前,她通过不断学习,在医、教、研方面累积经验,丰富自身专业知识;40岁后,也就是公派进修归来,她在专业技能上底气更足,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室发展中。

2017年,杨志惠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助理,直接晋升成为科室“领头羊”,带领科室继续发展。

从“幕后”到“台前”

6年间带领科室取得耀眼成绩

“刚开始任职病理科主任时,我无数次想要放弃,害怕无法承担这份重任。”从病理医生到主任助理,再到科室“掌舵者”,杨志惠也从“幕后”走到“台前”。

杨志惠对自己要求很高,万事力求尽善尽美。身份改变之初,她有些不适应,担心做不好。事实上,她做得很好。

杨志惠见证病理科仪器设备简陋,需要手写病理报告的“刀耕火种”时代,以及不断向前发展的自动化、信息化时代。如今,她接手突飞猛进发展的科室朝着新征程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她乐于设立一个个小目标,然后逐个攻克。

“在医教研方面,我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着力解决眼前发现的问题。”6年间,杨志惠带领科室取得系列成绩。

在杨志惠的推动下,病理科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基地,这在省内也是少有的。她推动科室开展起国际前沿的分子病理检测技术,如高通量(NGS)测序技术,为疑难疾病诊断、个体精准治疗提供重要支撑。

3.jpg

医学界有一句名言,即病理医生是“Doctor's doctor”(医生的医生)。要能胜任这样的角色,杨志惠认为,在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求病理医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为此,她推动建立科室全员每周固定学习制度,并鼓励支持年轻医生外出学习、进修。随之,推动组建较为完善的病理亚专业组,如妇科疾病、乳腺疾病、耳鼻咽喉疾病、消化疾病、胸部疾病、淋巴造血疾病等。亚专业的建设与国际接轨,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精准的病理诊断。

在病理科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杨志惠萌生为病理力量较薄弱的基层医院提供帮扶的想法,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她参与推动医院与重庆及四川乐山、宜宾、自贡、内江及泸州等地十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病理专科联盟。目前病理科通过远程病理诊断已超2万例/年,使患者在当地医院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很多基层医院无法开展手术中病理诊断。以前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切下的病变组织,用专车一路狂奔送到我院进行病检,根据病理结果再决定手术方案,这个过程怎么也得耽误一两个小时。现在通过远程病理会诊,基本半个小时就可以出具病理报告,为基层患者节省了治疗时间与医疗费用。”杨志惠说。

“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

以优秀前辈为榜样,她也成为他人榜样

已是博士生导师的杨志惠带过本科生、留学生、研究生。每到毕业季,她总能收到学生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消息,他们从西南医科大学启航,飞往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更高平台。

4.jpg

杨志惠(第一排中)

杨志惠认为病理学是终身学习的一门学科,她从未放弃“充电”,已是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主任的她仍不断挑战自己。前几天,杨志惠在学校第十二届“泸州老窖‘金教鞭’奖”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金教鞭”奖。她还曾获得“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基地主任”“西南医科大学优秀教师”“西南医科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5.jpg

“杨老师很优秀,我也想成为像杨老师一样的人。”杨志惠常听到学生这样说。

杨志惠也曾以优秀前辈为榜样,才成就今天的她。

“在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遇到优秀的老师。从小学老师到研究生导师,他们对我的关爱及人格的闪光点让我终身受益,他们的教诲我不敢忘记。工作后,领导及前辈的培养、同事的帮助让我一步步走到今天”,杨志惠说。

王祖乾老师讲课简明扼要、逻辑性强、重点突出;李世宁老师对专业知识有独到见解,能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将知识点娓娓道来……老前辈们对待教学、临床、科研一丝不苟的精神不断延续,杨志惠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她集各老教师所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病理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杨志惠在教授学生时特别注重三个关键词:引导、重塑、融合。她先引导学生对病理课程产生兴趣,再将病理课程相关的基础、临床课程重塑、融合,这种教学模式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6.jpg

7.jpg

“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杨志惠说,学生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选择她作为老师,就是对她的认可,她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在她的参与推动下,学校《病理学》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信息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文/  曾念 乔莎 图/  受访者)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