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强力统筹口岸功能平台联动丨泸州这样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

头条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11-13

近日,泸州市印发了《关于加快口岸功能平台联动发展意见》,明确建立5个体系,从15个方面进行推进,统筹泸州市六大国家级口岸功能平台协同联动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

强力统筹口岸功能平台联动丨泸州这样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图1)

《意见》要求:

一是建立设施协同支持体系。

突出平台互联互通,高标准建设国家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泸州综合保税区建设项目;突出监管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对口岸平台流转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和人员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监管。

二是建立功能协同共兴体系。

突出平台核心功能,全面提升综保区核心功能、培育跨境电商综试区贸易功能,发挥特殊商品进境口岸平台功能,共建“贸易+金融”深度融合的发展体系;突出功能互延协同,强化口岸经济统领作用,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政策优势,促进国家配套政策落地。

强力统筹口岸功能平台联动丨泸州这样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图2)

三是建立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突出产业招引一体化,利用“自贸名片”效应,叠加平台效应共同组织招商活动;突出优势产业壮大,面向“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加大白酒、重点机械、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集聚;突出特色产业延伸,大力推进粮食深加工项目,加快发展临港大宗商贸产业,推动打造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突出新兴产业集聚,鼓励发展国际物流配送、转口贸易、总部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结算等新业态。

四是建立开放协同共享体系。

突出境外国家和地区合作,强化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孵化、人才培育等领域交流;突出沿江沿海合作,承接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转移,推动东南亚货物在泸州口岸聚集、分拔和交易;突出周边区域合作,积极承接“双核”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

强力统筹口岸功能平台联动丨泸州这样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图3)

五是建立政策协同创新体系。

突出跨平台联动创新试验,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改革系统集成的先行区、开放平台协同发展区;突出协同开展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对标行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跨境贸易评价指标实践应用,幅降低集装箱调箱、查验等环节的综合成本,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更大放能赋权,探索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接轨的制度体系;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强力统筹口岸功能平台联动丨泸州这样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图4)

《意见》指出,到2023年,按照“1核4区7支点”布局建成覆盖全市的口岸经济集聚区,建档口岸经济企业120家,新增境外分支机构20个,推动与5个以上开放口岸建立合作关系,新增3条以上国际物流通道,培育国际货代骨干企业2家,推动企业与重点市场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互设代表处,鼓励口岸经济企业开展国际市场准入认证、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商标注册、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展示中心,全市依托口岸功能平台实现口岸经济进出口100亿元。

相关链接

立足泸州实际,泸州市通过抢抓《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发展机遇,以口岸功能平台为核心推动业态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形成开放平台“设施协同、功能协同、产业协同、开放协同、政策协同”发展态势,努力推动我市开放平台建设走在西部前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领先,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增强泸州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创新力、竞争力、服务力、聚合力。

目前,泸州市已建成六大国家级口岸功能平台,在中西部地区率先提出加快口岸经济发展,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能级第三极。

依托泸州港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已建成四川最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常年占全省60%以上;

依托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累计进口粮食超过100万吨,建成四川最大的粮食指定监管场地;

依托口岸功能平台,我市贸易往来国家和地区达113个,与8个国外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档口岸经济企业108家,与5个开放口岸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国际物流通道3条,开通铁水联运班列8条,设立无水港7个,培育国际货代骨干企业6家,口岸已成为我市发展的比较优势。(来源:酒城口岸物流)

编辑:邱果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