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5-12
5月11日,全省老年教育提升示范行动片区培训会议在泸州召开。此次会议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全省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前,参会的省民政厅和各市州领导及培训人员走进泸州市老年大学,感受观摩泸州市老年大学以改革创新助推老年教育呈现的蓬勃发展及其经验做法。尤其是对泸州市老年大学在围绕“政治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改革强校”的治校方略和“正规化、专业化、开放化”的办学方向给予了高度赞誉,纷纷认为泸州市老年大学以“办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创建一流的老年大学”为宗旨推进老年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可圈可点,值得借鉴和推广。
文化兴校 正规化办学树标杆
如今,走进泸州市老年大学城西校区,无论是书画系、戏曲系、声乐系、器乐系、舞蹈系还是武术拳剑等系的课堂里,一个个或年逾花甲的老人正津津有味地聆听着讲座、吟哦着诗词,或一招一式地切磋武术技艺,个个精气神十足,场面热闹非凡……这是泸州市老年大学以文化兴校加强正规化办学带来的新变化。
泸州市老年大学成立于1987年9月,现有忠山和城西两个校区。成立35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积极向上、健康有为的新型老人,结业人数超过10万人次,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随着泸州老龄化的到来,来老年大学上课学习的老人也多了起来。但原来简单的吹拉弹唱已经远不能适应老年人对提升文化生活、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需求。由此,泸州市老年大学为了应对老龄化,助力泸州打造教育大市、教育强市发展战略,坚持政治建校树标杆,在正规划建设上下足了功夫。
塑造一种厚重的校园文化,是泸州市老年大学的特色之一,也是泸州市老年大学得以蓬勃发展之所在。近几年来,泸州市老年大学明确办学思路,总结提练了“正规化、专业化、开放化”办学方向,明确提出了“政治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改革强校”治校方略,以及“阳光校园、精致校园、大美校园”校园文化和“阳光和美、厚德明理、自立自强”老年大学精神;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上,听取省市知名专家学者对校园环境打造、文化氛围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校园文化别具特色。
如今,走进泸州市老年大学,无论是教室、楼梯间还是校园四周,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至,如沐春风,个个学员精神抖擞,很难与他们的实际年龄联系起来。
不仅如此, 2019年,还成立了泸州市老年志愿服务支队,迄今已有注册志愿者600余名,组织开展爱心关爱活动二十余场次。这些老年志愿者们将所学的知识和才艺送进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慰问演出,协助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深入社区和农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目前,共服务社会弱势群体约3000余人次。
同时,以活动开展为载体,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等结合起来,塑造“老有所为展风采,服务社会作贡献”的老年志愿服务品牌,打造了一支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老年志愿者队伍,引来广泛关注。
改革赋能 专业化办学彰魅力
“人到老年,各项生理指标逐步下降,身体肌能等方面的问题日渐突显,如何养生成为了当代老年人十分关心的话题。拥有一份良好的情绪不仅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更是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养生保健的重要保障......”日前,在国学系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调试》课堂上,西南医科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游向宇的几句开场白,立明引起了学员们的注意。游教授说,好的情绪可以治疗百病,坏的情绪亦会导致百病缠身,心理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导致生理病变,而拥有一份好的心情,往往是众多疾病最有效的良方。
游教授的一番讲解,让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这要得益于泸州市老年大学两项基础性改革:即人才体系改革和学科体系改革,让师资专业化就是人才体系改革的一项项重要内容。
突出抓好人才体系改革。学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由此,泸州市老年大学专业化建设三支队伍保障发展。即一支开拓进取、善作善诚的管理团队。老年大学管理人员是来自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对学校管理都积累了一套过硬的管理经验,让来此学习的老人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身心愉悦地学习知识;一支高瞻远瞩、大爱无私的顾问团和志愿者队伍;一支专业而诲人不倦的师资队伍。
在专业队伍建设中,泸州市老年大学积极整合师资力量,与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泸州市社科联等泸州高端人才聚集单位合作,达成老年教育人才共享协议,吸纳高端人才支持专业教学,开设心理学、公共礼仪、老年人健康管理等专业课程。大胆请进来,与四川辞鉴律师事务所、中信银行等企业合作,探索开放式办学,满足学员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主动走出去,组织教职工到成都、遂宁、内江、自贡、雅安、眉山、资阳等老年大学考察学习,找差距、谋发展。
目前,在泸州市老年大学开设的10个系71个专业中,所有老师均是来自各大专院校、机关和社会上有特殊专长的专业人才,且能根据老人们的年龄和心理进行调节教学,让每一个学员听得懂、学得好、长知识,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让幸福在快乐学习中延伸、流淌……
精准抓好学科体系改革,又是泸州市老年大学的另一特色。针对泸州本地老年人需求,新增开设文学作品赏析、古琴、茶艺、历史、心理学、非遗等专业,目前共开设专业71个,既有适合高知学员的“阳春白雪”,包括文学作品赏析、古琴、茶艺插花、法律、心理学等;同时,也有适合普通学员学习的“下里巴人”,包括声乐、舞蹈、瑜伽、太极等,满足了学员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都有来老年大学习的机会,近两年,泸州市老年大学在教学上推出了学时结业制、学期制,每个专业设基础班、中级班、高级班,少则一学期,多则需两年半。同时规定一个学员最多可选4门课程,一个专业不能选2门,解决了老学员只进不出长期占位“舍不得毕业”、新学员入学无门“一座难求”的难题。
创新实践 开放化办学争一流
首创老年教育发展基金。2022年4月15日,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在泸州市老年大学举行,用于成立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基金,助推泸州市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捐赠仪式上,泸州王氏骨科医院与泸州市慈善总会、泸州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泸州市老年大学)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泸州王氏骨科医院2022年向泸州市慈善总会捐款20万元,2023年与2024年每年分别捐资不少于10万元,用于成立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基金。该基金旨在鼓励老年人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展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风范,表彰激励从事老年教育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参加老年学习的优秀学员、困难学员以及支持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支持老年大学协会课题研究等,鼓励更多人投入到老年教育事业中来。
这是全省老年教育领域首创,也是泸州市老年大学近几年实践创新开放化办学勇争一流结出的成果。
近三年来,泸州市老年大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深知自身差距尤其是硬件短板,发奋图强、勇于革新,在开放化办学中,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采取合作办学、共享人才等模式,深入发展泸州老年教育。目前,泸州市老年大学已与西南医投集团签订“融合老年教医养·开启老年新生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共建“泸州市老年大学春江学院”,探索打造教、医、养“三结合”的新模式。
2019年7月,中信集团总部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综合金融服务助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此项合作在泸州率先落地,中信银行泸州分行在泸州市老年大学开展了针对老年“防电信诈骗”培训班、金融订制培训班等多项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泸州市老年大学正筹备依托泸州市罗汉林康养基地,与四川省绿之缘置业有限公司共建泸州市老年大学罗汉林分校,着力创新打造“三基地一中心”办学模式(老年游学基地、老年人才孵化基地、老年教育创新基地和川滇黔渝老年大学区域联盟中心)。目前已开展了三轮方案论证,就罗汉林分校的建设思路、课程设置等作了详细布局,拟在6月挂牌授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在泸州市老年大学,随着开放化合作办学的深入推进,不但提高了师资队伍质量和教学质量,更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了泸州市老年大学迈向“全国示范老年大学”的新征程!(周超文/文)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