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献礼建党百年 泸县雨坛彩龙换新装

图说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1-19

  为庆祝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中国国际非遗节在泸县举行,泸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东方活龙”美誉的雨坛彩龙,正在进行重新升级制作。

献礼建党百年 泸县雨坛彩龙换新装(图1)

献礼建党百年 泸县雨坛彩龙换新装(图2)

献礼建党百年 泸县雨坛彩龙换新装(图3)

龙头彩绘

  1月18日上午,笔者走进泸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看到绘制彩龙的师傅们正忙着进行勾画、点缀、刷胶、裱糊等工序。此次重新制作的雨坛彩龙主要是在之前龙骨架的基础上,对龙身、龙头、龙尾进行重新打造,并且加入了一些现代理念。

  “这次对雨坛彩龙的升级主要是7月1日,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1年9月中国国际非遗节在泸县有一个分会场,2021年底四川省的将全新的亮相这些活动。”泸县雨坛彩龙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笃才说。

  “这次我们对雨坛彩龙进行升级改造、重新制作,主要就是把雨坛彩龙的龙衣、龙头、龙尾进行小的改动,还有色彩再适当的进行了一些深浅上的调整。”泸县雨坛彩龙制作县级传承人冯广介绍。

献礼建党百年 泸县雨坛彩龙换新装(图4)

献礼建党百年 泸县雨坛彩龙换新装(图5)

彩绘

  据悉,自2000年以来,雨坛彩龙每隔4年都会进行一次升级制作。制作彩龙主要包括绑扎龙骨、裱糊、装饰三个工序,师傅们在将彩龙裱糊好以后,在龙尾和龙身上用铅笔,草拟出鳞片状的纹路图案,再用颜料沿着铅笔的纹路进行勾画,在龙尾部分描上几道纹样,加以点缀,一条栩栩如生的彩龙就可大功告成。

  “此次重新制作彩龙与之前相比,最大亮点在于龙衣的面料上有所更新。”冯广说,这一次龙衣主要采用了新型面料进行尝试。以前用的面料是用银粉涂在上面的,他容易比较脱落。时间管的不是很久。而这次的布料是用那种银丝做成的,不仅时间管的久,而且是效果好。

  据悉,此次制作彩龙的师傅主要包括彩龙制作传承人、教师、裁缝、美术专业大学生等十余人,他们将耗时40余天,斥资10万元,计划在今年春节前完成两条彩龙的制作。

献礼建党百年 泸县雨坛彩龙换新装(图6)

编制龙骨

献礼建党百年 泸县雨坛彩龙换新装(图7)

缝制

  有着“东方活龙”美誉的雨坛彩龙历来以精湛的表演技艺而为人们所熟知,但它神秘的制作技艺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雨坛彩龙的制作技艺程序复杂,工艺精湛,通过工匠的制作,人们看到的彩龙色彩鲜艳,造型古朴,栩栩如生,其制作的工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骨架选材

  主体骨架的搭建是制作雨坛彩龙的第一步,依托泸县盛产竹子的优势,就地取材制作彩龙的骨架,通常把本地生长的符合条件的慈竹削成1到2米长,1厘米宽的主篾,然后再削成大约0.3到0.5厘米的副篾,根据制作的需要选择使用

  二、绑扎龙骨

  雨坛彩龙制作也叫“扎龙灯”,而龙骨的绑扎是工匠智慧和高超技巧最为明显的体现,也是扎龙灯的基础,经过工匠精巧的手艺把削好的篾条编织成先前设计好的造型,按照整条龙的长度根据各个部位的比例编制出恰当的龙头、龙身、龙尾、龙眼和龙宝,再用刀、钳子、锤子、铁丝、布料、木棒、麻绳等工具和材料把各个部位连接在一起,一条完整的龙骨就完成了。

  三、整体裱糊

  雨坛彩龙的龙骨完成后,就开始进入裱糊阶段,所用材料包括纸张、浆糊、麻丝、各色颜料等,彩龙的裱糊通常从龙头开始,颜色有主色和铺垫色两部分,以形成对比,龙的牙齿糊成白色、眼珠糊成黑色。刷胶要均匀,把与布连接的部位都刷上胶,然后吧布贴上去,贴平、绷紧。

  四、整体装饰

  彩龙裱糊好以后,用铅笔在上面草拟图案,龙尾和龙身都是鳞片状的纹路,用颜料沿着铅笔的纹路进行勾画,在龙尾部分可以描上几道纹样,加以点缀,描绘龙头可以根据制作者的创作思路绘制形式不拘一格、笔法简洁明了,使龙头呈现出古朴美感。

  雨坛彩龙的制作技艺反映了泸县人名独特的艺术情趣,是工匠们用智慧创造美德表现,雨坛彩龙的制作工艺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与地域生产生活的紧密性,二是制作材料的特殊性,三是制作工艺的精细性,四是制作工艺的艺术性。雨坛彩龙制作有研究泸县的文化信仰、生产习俗、娱乐习俗、节日习俗的重要历史价值,有研究泸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其活态表现形式的道具制作的艺术价值。  

  被誉为 “东方活龙” 的泸县雨坛彩龙,在国际与国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雨坛彩龙以其龙身之形体美、 舞台造型之形象美、龙舞技巧之艺术美著称,以其套路寓意深遂,释义精准而闻名天下。它以大气磅礴之势,体现中国人的自信与进取精神。2006年5月20日,泸县雨坛彩龙被国务院列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彩龙连同它的出身地为世人所知,彩龙因泸县人之舞动而灵气,泸县人因彩龙之震撼人心而自豪。

  如今,近100年过去了,当年设坛求雨耍龙的愿景淡化了,祈福,贺喜的意趣更浓了,尤其是被搬上舞台之后,它的艺术感染力更强了,演出市场拓宽了。而今,雨坛彩龙第五代传人们更加自觉的加入到了对龙舞这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更高追求中。(李杰 曾佐然/文 曾佐然/图)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