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1-28
在农村,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再也正常不过,养鸟却是不多见!
走进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九龙村,一群两米高的鸵鸟正在围起来的荒地里来回奔跑。养殖鸵鸟的人背着消毒箱,正在给鸵鸟的生长环境进行消毒作业。
鸵鸟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一种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通常生长在干旱、气候恶劣的沙漠地带。最近,十几只体形巨大的鸵鸟被圈养在大山里,成为村儿里的稀罕事。
养鸟人叫刘明胜,是九龙村石梯岩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他告诉记者,人工饲养的鸵鸟每天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因此他会根据它们的生活规律定时、定量的进行喂食。因为鸵鸟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饲养成本低等特点,鸵鸟养殖成为农场的新进产业。
“这只鸟有一个月大,现在有十斤重,喂到一年的时候,有200斤左右。鲜肉市场价每斤能卖到80元。”刘明胜抱起小鸵鸟算了一笔经济账,一只鸵鸟一年就可以出栏,重量大约是180斤,因鸵鸟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国际公认的绿色健康食品,每斤鲜肉市场价可以卖到80元。第二年开始,一只鸵鸟年产蛋大约有60-80枚,可卖到150元一枚,一只鸵鸟的寿命在70到80岁,产蛋至少30年。
除了肉和蛋以外,鸵鸟羽毛可以制作成高档的服饰、头饰、精密电子产品;鸵鸟蛋壳可作高级雕刻观赏品;鸵鸟皮可制成极佳的皮革。“可谓全身上下都是宝,经济价值非常的高。”
记者在古蔺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0年7月31日,鸵鸟被写进《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与火鸡、羊驼、梅花鹿等一起被归类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成熟、可商业性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也就是说,鸵鸟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衍,为人类提供肉、蛋、奶、毛皮、纤维等产品。
刘明胜告诉记者,自家养殖的鸵鸟已经在当地农业农村局进行备案,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特种养殖产业管理,做到养殖、流通、消费有迹可循。自己在养殖过程中也非常注重疫情防控,希望下一步把鸵鸟苗发放给村民后,能帮助村民把鸵鸟养殖好,一起挣钱。
(来源:多彩古蔺)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