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3-11
泸州市叙永县位于川滇黔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总面积2977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212个行政村、42个社区,总人口72.2万人。叙永县是四川省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县有5个少数民族乡,242个少数民族村寨,有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30个共7.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8%,是全省最大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县。
叙永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工作,近年来,结合旅游开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了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
苗族同胞传承苗家芦笙技艺
一是大力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保护。组建苗族、彝族学术研究会对全县民歌、舞蹈、诗歌、民间文学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行挖掘、搜集和整理,挖掘、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在水潦彝族乡发现的毕摩经书,被认定为全国由古彝文书写最为完整的毕摩经书,赞助其传承人在贵州毕节彝文双语学校系统学习毕摩经,并加以传承和保护。收集整理苗彝古歌小调300首、古籍35部,出版了《叙永民族志》、彝族余氏五诗人诗集。
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把龙
二是扎实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被各级人民政府列入保护名录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20项,其中“苗族踩山节”“彝族咪苏唢呐”“水潦彝族草把龙”“木格岛苗族祭祀鼓乐”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列入市级名录的有10项,列入县级保护名录6项,有6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陈兴摄)
三是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进校园。努力继承、发展和繁荣学校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特色民族文化载体,拓宽民族教育渠道。在5个乡镇6所学校开展“彝汉、苗汉双语教育”培训班,将彝族达体舞、月琴弹奏、竹竿舞、唢呐、扎染、蜡染等纳入特色课教学内容。在全县举办蒙古语、彝语、苗语培训班15期,参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引导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
四是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叙永县新建苗族文化展览馆2个,苗族扎染蜡染传习所3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基地4个。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修建少数民族文化广场11个,为少数民族庆典活动踩山节、火把节、赶场节提供支持。争取资金5000余万元,新建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彝家新寨、水潦彝族乡海崖彝家新寨、合乐苗族乡苗家新村,全县有11个民族村寨获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村寨的道路、民居建筑、公共文化设施等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保护和修复完善。(完)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