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5-20
反哺桑梓,回归家乡助力发展;抗击疫情,捐款捐物义不容辞;矛盾化解,邻里之间耐心调解……乡贤力量活跃在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环节。
近年来,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积极探索“乡贤+乡村”发展模式,搭建乡贤“归雁”平台,呼吁乡贤回归,引领家乡振兴,创新运用“1+N”新时代乡贤工作模式,鼓励乡贤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疫情防控、助学助教、基础建设等工作,为二郎镇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乡贤“归雁” 组织有力量
“党员群众信任我,选举我为村支书、主任,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把我的所学所想和村上的实际结合起来,用心用情为民服务,积极培育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二郎镇鱼塘村乡贤、支部书记、村主任项洪亮说。
从部队复员回来后,项洪亮积极参与村上的建设,捐资助力疫情防控,组织人员开展环境卫生治理等……2021年,鱼塘村在二郎镇红粮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下,发动群众种植红粮2000亩,项洪亮对村上的发展充满信心,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构想,引导村上其他乡贤人士参与进来,把农户闲置的土地流转出来,发展毛刺梨,完善配套产业,带动全村产业兴旺。
二郎镇积极搭建对接平台,让乡贤安心服务于家乡发展,充分吸纳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乡贤进入村班子,选齐配强村(社区)“两委”干部182人,立足乡贤的资源、人脉和渠道优势,听取他们对于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厚植乡村振兴组织力量。
乡贤“归雁” 发展添活力
华年村甜橙园区在乡贤王云华的引领下,已经发展到700亩,带动当地群众年增收20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在外打拼多年,见多了高度发达的城市,逢年过节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闲置了,觉得十分可惜。我们走出去的人,有能力也有责任把家乡建设好、发展好。”
产业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乡贤回归的核心。近年来,二郎镇依托酱酒产业发展优势,建立工农循环产业体系,为乡贤搭建创业的平台,打造一批以乡贤为主体的产业孵化发展基地,让乡贤回归与产业兴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带动群众致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乡贤“归雁” 治理开新路
二郎镇文明村乡贤、离退休干部明祖辽,花甲之年仍为乡村发展积极奔走,聚力解决了文明村四组农户土地纠纷、公路占地等问题。“远亲不如近邻,乡亲们信任我,有问题能想到让我一起参与解决,我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充当调解员,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明祖辽表示。
近年来,二郎镇积极践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三制”,不断探索乡贤参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新路径,率先在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乡贤人民调解工作室,聘请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在村里威信高、会讲“老理”、说话有份量,处事公平公正的离退村干部、单位退休干部、老党员等乡贤为调解员,让乡贤化身纠纷处理的调解员、法治宣传的义务员,形成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共建、共享、共治良好格局。(古蔺县委统战部 古蔺县二郎镇政府 彭旋)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