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1-21
你听说过
泸县龙洞的传说吗?
在泸县,龙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字眼:
龙桥、龙灯、龙舞、龙雕……
图源:泸县文旅
除了这些
还有很多不为人熟知与“龙”相关的
比如——龙洞
郑重提醒
探洞有风险,非专业人士切勿前往
洞里有很多岔洞,至今没有探完
泸县玄滩镇龙凤村这处龙洞
除了玄滩本地及周边的老居民
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它
虽然知名度不高
但并不妨碍它生得独具特色
尤其是对于喜欢冒险的人来说
这个藏于山中田野深处的龙洞
地面往下有4层之深
更是值得一探
“要慎重,一个人不能进去,
否则有危险。”
龙凤村村民总这样再三警告
外来猎奇的游客
若真想探探龙洞,村里人只用喊一声
大家就会自发地带来探洞用具
熟手领路、三人随行
到底有何稀奇,龙洞引人探幽?
走,一起去看看↓
这个洞不一般
进去探险要带齐“装备”先开路
关于传说
“叫龙洞,它还是有段传说。”80岁村民袁伯先介绍,从他记事起,就听家里长辈讲过,据说有条龙盘踞在此洞中,有时会从洞里钻出来偷吃庄稼地里的粮食、农户家的牲畜,一次被人发现后,遭到村民用农具驱赶,又见天空炸雷,龙慌忙往洞中逃窜。暴雨后,将龙冲出此洞,随后逃去隔壁村一处名叫“断石龙”(小地名)的山包处,龙被雷斩,化成几截断石,至今在那处山包上还能看到一小截断石。
得知有人想探洞,当地村民很是热情。有人开着三轮车运来了雨鞋、手电筒和一架长近4米的木制长梯,还有人从家里拿来了砍刀和锄头。这是要干啥?探洞不至于还要连挖带砍吧?村民说,真有必要。
龙洞洞口处,村民正在刨开四周的野草
“哪怕是村里的老人,小时候就知道这个洞了,去过,但并不常去,所以东西要备齐。”朝龙凤村党总支书记张莉华指着的方向望去,远处小山上是一大片荔枝园,可望了半天,也没在山脚下看到洞口。张莉华说,洞在山脚下田坎的下面。地面上的洞口,还在田坎下,真的好奇怪,这么说来,没人带领确实没法找入口。
与过往探过的泸州溶洞、山洞不太一样,龙洞位于一片田野的低处,村民袁义修让大家带好各种用具设备,沿龙凤村四组的一处田坎路向下行。“这座山叫龙洞山,小地名叫龙洞坪,前面那里就是洞口。”跟着74岁的袁义修走了一段路,就到了洞口处,此时的脚下,却是一条有着明显挖掘痕迹的泥巴路。两个村民正用锄头刨开洞口四周的野草。村民说,龙洞许久没有清理过,为了方便外来人探洞,先要除草清障,结果到了洞口才发现被一棵树的枝桠挡住了,需要砍掉一段才能踩着稀泥进去,没人帮忙,探洞真的很难。
入洞需经一段“龙爬行”隧道
每往下一层用一次长梯
“把外套脱了吧,里面热。”入洞前,村民不忘连声叮嘱。在冬季的田野中,气温超不过10℃,据说洞中气温在20℃左右,让人有些不明就里,将信将疑不肯脱衣服。可村民说得没错,往洞里走不过10米,已经开始感觉闷热。
第一层:
约30米的长隧道,可并行通过两人
按村民的话来说,入洞就是第一层。这段约30米的长隧道可并行通过两人,地面没什么水,但两壁光滑,触摸冰凉而潮湿。通过时,有的地方需要低头弯腰,有的地方可以勉强站直,感觉入洞隧道不算大,也不算稀奇,怪就怪在隧道的形状,犹如蛇类等爬行动物蜿蜒而入之感,而且越往里走,感觉越是明显,不得不好奇,这样的隧道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探洞需要长梯辅助
在第一层隧道的尽头,是一处高约3米的断口,只能架起梯子往下爬,不过下面还不能算第二层,用村民的话说,只能算一层半。这处断口中有大股地面水流淌,但不知道水从何而来,此时长梯起到大用处,因角度几乎垂直,人需要背朝天,双手扶梯爬到下层,村民们要找准角度把梯子卡紧架稳,必要时需要胆大的人先下去一个,帮忙扶住。这是探洞不能一人进去的原因。
下去后再走一段,又到一处断口,此时感觉洞中更加闷热,爬一段梯子又是一身汗。村民们说,洞中没有明显透光的地方,只是有人曾探到过约6处岔洞口,这些岔洞口不能过人,但能排水,有人在龙洞下方的山坳里发现有笋壳被水冲出来,所以判断洞并不是封闭的,气体可以相通,但通道小,所以洞内温度常年恒定。
第二层:
洞中最大的一处平层,长约30多米
再搭着长梯子往下爬4米,抵达第二层,眼前豁然开朗,借着手电筒的光照四周,这是洞中最大的一处平层,长约30多米,洞顶最高处近6米。村民们逛洞,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层,像洞中突然出现的“小天地”,让人长舒一口气。
第三层:
能看到“石灶”“石锅”形状的天然巨石
第二层不需要多走路,只需要在“平层”旁的一个洞口往下钻(这个洞口需要搭梯子且只能一人通过),就能到第三层。在第三层,能看到“石灶”“石锅”形状的天然巨石,还有一处3米高的钟乳石石柱。这也算是探洞之旅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小景。
洞内第三层若有积水,就无法再往下走
第四层:
洞内形状呈直角,很难分清方向
“要想去第四层,就要看天意了。”村民袁伯先说,因为三层之后,洞中积水会越来越多,探洞者大都到此为止,若执意要去发现岔洞口,那就很危险,据说,以前有人被卡在洞内还受过伤。无非必要,一定不要涉险。
往地下4层的龙洞,据说洞内大体形状呈一个直角,有盘旋而下之感,只去过几次的人很难分清方向。村里能把洞全部探完的人,少之又少。因龙洞内无光,村里的小孩和年轻人也都因“害怕”很少自行进入。据说,这些年中,村民都是以“团队”的方式探洞。
洞内地面可看到表面如火山石的纹路
村里保留端午“逛龙洞”习俗
有人想开发此洞来“藏酒”
在这样一个漆黑无光的洞中猎奇,原本是一件危险的事,但对于当地村民来说,“逛龙洞”成了每年端午节的一个传统活动。
“10年前,每年端午节,都有上千人来逛龙洞。”55岁的秦远富说,端午吃粽子、划龙舟是习俗,不知什么原因,神秘的龙洞也吸引了周围乡镇的游客来“逛洞”。大家有个固定的习惯,就是每年端午节午饭后,约着亲友和本地村民一起来逛一趟龙洞,其实就是一次“猎奇式”的聚会,去洞里探险、游玩和聚会。这样的“传统”活动,一直到今天都还有,只是现在乡镇上吃喝玩乐的去处多了,来龙洞的人就少了。
蝙蝠粪便在洞中地面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探洞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层,平平的地面踩上去软软的,因为光线暗,一开始没留意,以为是稀泥,蹲下去仔细看才发现了不得,原来是堆了一地的蝙蝠粪便。抬头时,洞里用手电照了半天,发现高处墙壁上有一只小小的蝙蝠悬挂着。村民说,以前人们夏季来探洞,曾在洞里第四层发现过上千只蝙蝠悬挂在洞顶,很是壮观,可能是去的人太多,现在蝙蝠也变少。村上曾考虑过,是否应该开发一下这个洞,但仅是开路修石梯这个工程难度就很大,需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才能完成,所以至今没有开发过。
“有酒商来看过洞,想把它利用起来藏酒,但多次进洞后,考虑到施工难度,只能作罢。”张莉华说,这个龙洞说不清起源,至今无人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又存在了多少年。有几次因特大暴雨,龙洞曾被水封过,后来又自行排干了水,洞中积存的小暗流中,还有人发现过透明的小虾和小鱼可以存活,感觉龙洞很是神奇,若不能开发也是一件好事,让自然的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
时光荏苒,如今六七十岁的老翁再进洞,看到的仍是少年时进去看到的模样。或许多年之后,有探险者来此,龙凤村的龙洞依然保留着最初的样子。
再次提醒
探洞有风险
非专业人士切勿前往
(来源:文旅泸州—泸州融媒)
编辑:邱果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