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登上央视的“自贡盐场号子”,背后的故事是……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11-23

  2021年11月14日,央视CCTV-3《国家宝藏》展演季栏目播出了程金声(四川自贡老盐工)罗立章(四川省级非遗自贡盐场号子的代表性传承人)表演的“盐场号子”非遗表演。

  从古老盐场口口相传的“自贡盐场号子”登上国家级舞台,又从舞台唱到了观众的心里。

登上央视的“自贡盐场号子”,背后的故事是……(图1)

  自贡网带你穿越千年时光去追寻盐场号子背后的故事。

寻一声千年盐场号子

  在自贡悠久的盐文化历史长河里,孕育出了一颗璀璨宝石自贡盐场号子。
  盐场号子就在盐工劳作中产生,从东汉章帝时期起,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一个世纪前,也是盐场号子大量孕育的一个时代。当时河中央运盐的盐船一只接一只,悠扬的号子响彻河畔。
  但随着1957年后,自贡盐场机械化制盐拉开大幕,制盐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人力为主的制盐工序被机械化所取代,随人力劳动而产生的盐场号子开始慢慢淡出盐场。自上世纪80年代起,已难觅佳音。

  盐场号子是盐场工人长期劳作的结晶,是盐工们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语言,更是一个时代盐都人文风情的再现。为了不让这颗历史文化明珠暗淡下去,传承并发扬这一历史文化遗迹,迫在眉睫。

登上央视的“自贡盐场号子”,背后的故事是……(图2)

同一颗传承文化之心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四川音乐学院和自贡市群众艺术馆,就曾组织专家学者,对“自贡盐场号子”进行过收集、整理和选编,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曲谱资料。

  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系副教授、自贡盐场号子第一传承人黄宗坛(已故)他以“自贡盐场号子”为基础创作了大量歌曲。

  2006年,市文联、市音乐家协会组织自贡民间传统音乐采风活动,当时已经94岁高龄的盐场推水工张绍荣,为采风队唱起盐场号子。

  2016年,“自贡盐场号子”成功申报为自贡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年,“自贡盐场号子”列入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保护和整理工作得到了更多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同年,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罗立章成为省级非遗“自贡盐场号子”代表性传承人。

  “学院派”出身的罗立章,为何与盐场号子结下不解之缘?

  41岁的罗立章告诉记者,17年前自己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到自贡工作生活后,便深深迷上了这已经流传上千年的盐场号子。

  罗立章回忆,早在2011年,自己就向省教育厅申报了《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盐工号子发展方向》的课题并获得批准。

  然而,眼下的棘手问题在于,像张绍荣这样的老盐工接连辞世,使盐场号子正面临失去传人的危机。

登上央视的“自贡盐场号子”,背后的故事是……(图3)

换一种姿态绽放舞台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盐场号子正通过结合现代的创意、理解和呈现“转码”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在大众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近日播出的《国家宝藏·展演季》第四期节目,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主题,与观众共赏“能言之石”。为了展示四川博物院收藏的东汉时期“制盐画像砖”,节目组“当仁不让”想到了千年盐都自贡,进而追寻到了为盐文化“发声”的自贡盐场号子。
  10月15日,《国家宝藏》节目组联系到罗立章,希望他能利用自贡盐场号子创演一个节目。随即,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市文广电旅局、市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罗立章在音乐学院迅速组建起策划团队,短短几天时间里,为节目组录制了10余段唱段,并提交了大量资料。
  最终,节目组选择了搬运材料搭建井架的“抬工号子”,架设天车的“辊工号子”和采卤集卤的“人车号子”,并稍作修改调整,增强了观赏性。


登上央视的“自贡盐场号子”,背后的故事是……(图4)

  盐场号子饱含着自贡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迫切需要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来传承和推广,而音乐传播便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近年来,盐场号子已广泛运用到《盐泉》《还我河山》《盐都儿女》等多部自贡大型原创现代舞台剧中;盐场号子之新民歌《盐船情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沱江恋》等,在省级和国家级的舞台上佳绩频传;舞蹈《盐路向天边》《古盐道》等,成为舞台上的精品之作。
  像罗立章、程金声这样不忘初心的传承者,还有锦天花艺术团、自贡市爱乐合唱团、富顺县远达合唱团,他们是目前盐场号子保护和传承的中坚力量。

登上央视的“自贡盐场号子”,背后的故事是……(图5)

       盐场号子正在赋予生活意义生活也将赋予盐场号子价值我们一起来保护和传承!(来源:自贡网)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