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酒城拾遗|渡口船头帆落尽,滔滔江水寄相思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8-14

自格拉丹东雪峰的第一片积雪融化,汇于姜根迪如冰川脚下,形成了滚滚长江的正源——沱沱河。自西向东,滔滔江水奔流穿越过青海、西藏,来到四川泸州,接纳沱江,孕育出依水而生的古郡江阳。万里长江,无数渡口码头因水而兴,江阳亦为其中之一,去去来来渡口舟,帆动楫响,随船漂来一城繁华。虽时光荏苒,岁月变迁,船夫一一归舟弃桨,昔年渡口历经沧桑,旧人仍伫立江岸,看潮升,寄相思。

1-2.png

据《泸县志》及《泸县一览》记载,宋元以来,出现过的渡口有余甘渡、杨公渡、抚琴渡、顺江渡、罗汉渡、双关渡、二郎渡、东岩渡、蓝田渡、金鸡渡、平远渡、石棚渡12处,更有码头23个。史载,清光绪中期,四川总督丁宝桢改革川盐运务,泸州运盐船帮成为朝廷认可的川楚八大船帮之首,凡出川士大夫、大贾巨商、行旅无不从泸搭乘运盐出川之船下吴楚,达扬州转运河入京,这才有了赵熙笔下“岁岁官船出故乡”之说。便也是依靠这些渡口,造就了一个八街九陌、通江达海的江阳古郡。

《泸州市市中区志》中说,揽载泸州境内水路码头历来有揽载交通船在城区往返。长江揽载航线上段起自纳溪安富,经石棚至泸州,船只多停靠澄溪口;下段起自泸州终至弥陀,船只多停靠在长沱江汇合的小沙湾(会津门附近)。沱江揽载客运交通主要是从胡市至泸州,亦有通滩、怀德等场镇的揽载船开往泸州,停靠地均在沱江枇杷沟。然而,时代卷起发展浪潮一刻不停奔涌向前,铁路、公路、空中航线层出不穷,这就显得水路在越发快速的城市节奏中格格不入。至1995年,江阳客运渡口只剩下了8个,运行机动船、驳船、木帆船总计也只留下了78只。到如今,乘着木船迎着风,晃晃悠悠往来于江河两岸的缓慢时光,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1-7.png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老一辈的泸州人算是亲历了渡口的兴衰。曾经的宝来桥渡口连接市区与茜草,拥有过“全川最大客运码头”的殊荣。据居住在茜草街道的老人们回忆,上世纪60年代,横渡长江的客船全为清一色的小木船,4角钱一张的船票,每只只能承载十余个乘客,两个船夫分为立于船头船尾,划桨掌舵,小木船就在船夫的手中,破浪前进。行至江心,水流湍急,左摇右晃,揪得乘船之人提心吊胆。船夫倒是卖力吼着“嘿哟嘿哟”的号子,如同猛龙过江,干劲十足,实有一种人定胜天的热血豪情。60年代末,机动船出现,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这种安全性更高的渡江方式,小木船渐渐消失于人们视线。到了1982年,泸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泸州长江段没有桥梁只能依靠趸船往返两岸的历史。2012年,国窖长江大桥建成,一桥架西东,天堑变通途,市区与茜草彻底融为一体,人们或乘车、或步行,船运这种出行方式注定缓缓退出历史舞台。

1-8.png

现在上网搜索宝来桥渡口,还能看见一位名为“林二”的网友在2013年3月21日于泸州俯瞰论坛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听说宝来桥,这个泸州人民熟悉的渡口要封渡了,今天我带着不舍的心情,坐上了在这里平生最后一次轮渡。”简单字句,寥寥几图,依稀可见文字之后的恋恋不舍和款款深情。2013年3月25日,宝来桥渡口终于彻底停运,800年的漫长岁月里,它曾迎来送往,也见朝代更迭,更经风霜雨雪,与其他渡口一同,构筑出张船山笔下“城上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的繁华盛景,也与其他渡口一道,让步于现代城市的车水马龙,无论古今,它都成为了泸州人心中经久不消的一粒朱砂。

1-10.png

依水而荣的城市,也知不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背道而驰。长江以南,蓝田金鸡渡码头依然屹立不倒。登上甲板北望,江阳市区清晰可见,夜幕降临,江面在璀璨灯火照耀下映射出繁华篇章。1987年12月至1992年11月,金鸡渡码头建成,成为我国第一座大水位落差综合性直立式码头,也是四川地方港口第一座综合性机械化码头。水域岸线长230米,枯水期航道宽约500米,深约2.5米,常年可停靠作业1000吨级以下船舶,深水期可停靠作业6000吨级船舶。1990 年12 月 28 日,码头 3 号泊位散装输送线下式试机成功,码头真正跨入机械装卸的新时代,来自古蔺、叙永的煤、硫矿通过这里,转运长江中下游。

不论已经消逝或仍然存在的货运码头里,一艘一艘“生命”的船只在“历史”这条长河中排队驶过,运送着名为“记忆”的货物,搭建着江阳的兴盛繁荣。

月升,日暮,光影交错,“砰”的一声,船动了一下,离开了渡口,带起粼粼波光,蔓延至江河。远处,灯熄灭了,两岸,灯亮起来了。

(来源:江潮APP  记者 谢婉玲)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