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历时7年,86万多字 | 赵晓东先生《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出版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4-01

11.jpg

6a44fe9410d64dd3fb5780f42a46b47.jpg

本书作者 (陈世松  摄)

近日,由泸州市文化研究中心赵晓东先生撰写的《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在我社出版。该书将考古资料、文献资料与田野调研资料相结合,由赵晓东先生经7年考察、思考、提炼撰就,是古代交通史研究中的一部别样之作。

多年来,我社重点聚焦交通史、矿业史等方面的选题,深耕选题版块,已有“中国盐业考古与盐业文明”“蜀道交通文明研究丛书”“高铁史话”“云南‘铜政四书’整理校注”、《〈四川盐法志〉整理校注》、“清代盐法志校注(第一辑)” “中国丹砂史料汇编”“中国古代陆路交通史料萃编”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金资助,入选国家古籍规划重点出版项目、教育部主题出版项目,为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

内容介绍

神秘的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平原向云贵蜿蜒,分数路进入南亚、东南亚。其中以川南泸州,贵州黔西、安顺,云南罗平、泸西、剥隘,广西百色、合浦,越南老街等地为节点的东线,连接川西平原、川南丘陵与黔西滇东,并延自岭南、越南南中国海沿岸,自先秦开始即具通道雏形,汉晋蔚为大观。本书为此提炼该道概念为“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定义其为由中国西南直至交趾地区,肇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纵向分布的族群生存与移动的典型区域。该走廊由内陆山川与太平洋、印度洋一体化的网状通道与拱卫其间的政区布局缀连而成,华夏文化与氐羌、濮僚、百越、苗瑶各支系民族文化融汇共生。走廊中有川黔滇边、黔滇桂边、滇桂越(南)边3个复杂的三角形地带,对这3个三角形地带历史时期各类文化元素的厘清,是本书分析南方丝绸之路东线道路走向的重点。

本书从西南古人类遗迹、古民族生活迁徙、古方国迭变、古城邑布局、文物分析、古水陆道功用、古军事利用、小语种语言分布、古文化孑遗等方面,通过实地观察与证诸文献和反复讨论、分析,论证了南方丝绸之路东线是古代巴蜀出海大动脉的史实,为当今川渝黔滇桂等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与交通、文化、旅游融合,提供了相应学理思考和学术佐证,并与国家“西南陆海新通道”战略高度契合,是西南地域特别是沿线节点城市可资为现实生产力的实用材料,也可作为论证本地在国家宏观规划布局中的作用和南亚廊道、海上丝路国际申遗等方面的学术支撑材料。该书作者赵晓东先生经7年考察、思考、提炼撰就,全书出版字数86万多字、近400幅图片、十余幅各类示意图,是古代交通史研究中的一部别样之作。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原标题:书讯┃赵晓东先生《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在我社出版

(来源: 西南交大出版社)

编辑:邱果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