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7-16
抓创新即抓发展,谋创新即谋未来。
去年8月,泸州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泸州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首次以市委全会的形式安排部署创新发展工作,泸州对创新的重视可见一斑。
泸州如何走好未来的创新之路?刚揭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泸州先研院”)如何为泸州聚集人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7月15日,泸州日报记者专访了部分来泸院士专家,共同为泸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把脉”。
要让创新在泸州似永不枯竭的“涌泉”
邓子新
人物名片: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荣誉院长、武汉大学教授
邓子新说,未来产业的发展要靠创新和人才竞争。泸州历来重视创新,注重高端人才引进。泸州先研院的成立,为泸州集聚人才,凝聚发展动能,推动转化科技成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在创新驱动发展中,要立足成立泸州先研院这个新起点,以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为导向,广泛集聚人才,特别是招引青年科学家来泸工作,着力解决“科技所能”和“产业所需”的问题。
如何发挥好泸州先研院的作用?邓子新表示,泸州先研院要走出去吸收别人的长处,通过政企联合,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创新在泸州才会似永不枯竭的“涌泉”。同时,要把泸州先研院建成机制体制很新、研究能力很强、转化能力很快、有吸引力的平台,让更多人才、企业能够安心立足泸州,才能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此外,要聚焦泸州产业发展实际、技术瓶颈等,有的放矢招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出谋划策,解决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难点和痛点。
栽下了“梧桐树”,吸引“凤凰”栖
王华明
人物名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王华明表示,创新是推动泸州传统产业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也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源泉。泸州先研院的成立,是立足长远的创新之举,特别是提出“三位一体”运营模式,有效聚集人才、资金和市场,为泸州创新路打下良好基础。
王华明说,产业要高质量发展、升级发展,需要依靠创新。泸州先研院就是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是一个纽带,能够为有创新的企业或者说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先进技术支撑的时候排忧解难。同时,泸州先研院也是一个“梧桐树”,能够吸引诸多“凤凰”前来栖身,把泸州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聚集到平台中。此外,泸州先研院作为产学研联系的纽带,加上市场化运作,有充足资金支持,能够将专家团队的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孵化为企业,甚至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形成一个良好“内循环”,既让泸州先研院能够健康发展,也能为泸州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加强成果转化 用新技术打造新产品
应汉杰
人物名片: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应汉杰说,成立泸州先研院,就是要用创新、用科技拉动产业发展,赋予产业发展新内涵。比如白酒产业,使用更新的生物技术能够把酒糟、生产用水进一步循环利用,不仅产业链更加绿色环保,也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在未来发展中,泸州应该更加注重生物技术等的运用,助力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依托新技术布局新兴产业。
应汉杰表示,泸州先研院要明确目标,招引有利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院士专家团队并发挥好作用,为泸州产业发展赋能。从目前来看,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导产业,泸州应当发挥在白酒酿造等方面的优势,用新的生物技术来布局新的特色产业。因此,泸州先研院在运行中,要加强成果转化,用新技术打造新产品,打通技术、产品转化链条。
智能化助力白酒产业提档升级
唐远炎
人物名片: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士、澳门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智慧城市研发中心主任
唐远炎说:“我太太是泸州人,我是成都人,我希望为四川作贡献。”
泸州先研院正式运营后,泸州该从哪方面着手建设一流的产学研示范平台?他说:“泸州应该大力引进高端人才,把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迅速在泸州转化,争取早日开花结果。”
白酒是泸州的优势产业,如何加速泸酒提档升级?唐远炎建议,白酒作为传统产业,目前大部分酿酒流程都还处在手工阶段,可以尝试白酒生产智能化,科学分析白酒成分和配比,提升酒体质量,在生产过程中适当加入智能化,提高白酒的生产效率。
(来源:泸州发布 泸州日报 记者:许世智 袁轶)
编辑:马骁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