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5-18
5月17日,《泸州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和《泸州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新闻发布会召开。
泸州日报记者 王梅 摄
近期,泸州市政府印发了《泸州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和《泸州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对未来10年泸州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
解读:
妇女发展规划设置健康、教育、经济、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法律8个领域,提出77项主要目标和97项策略措施;
儿童发展规划设置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7个领域,提出76项主要目标和97项策略措施;
新周期“两规划”统筹兼顾城乡和地区的差异,充分考虑加大对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妇女儿童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既有延续性又有新特色
与上一轮“两规划”相比,新周期“两规划”既保持了延续性,又具有新的特色和亮点。
新周期“两规划”统筹兼顾城乡和地区的差异,充分考虑加大对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妇女儿童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积极回应妇女儿童关切。
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新周期“两规划”新增了“妇女与家庭建设”“儿童与家庭”等领域,对家庭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有助于引导家庭成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鼓励制定出台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家庭政策,大力发展家庭公共服务。突出关爱“一老一小”,精准服务家庭所需所盼。
坚持“五个纳入”。将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纳入专项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将实施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妇女儿童。
坚持法治保障。新周期“两规划”提出加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家庭教育、反对家庭暴力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明确了建立性别平等政策法规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
结合市情多领域创新
泸州新周期“两规划”在严格对标对表国纲、省纲要求基础上,结合市情,新增了一些目标和措施。对比《四川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我市妇女发展规划有5个方面的创新。
在妇女与经济领域中,新增“加强女性就业帮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鼓励女性就业创业”等主要目标,明确提出“着力打造创新创业载体,提档升级泸州市创业孵化基地服务能力,带动女性就业人数增加;着力塑造创新创业品牌,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定期举行女性职业生涯规划讲座,选拔女性创业引领者;扶持发展适合城乡低收入女性自主发展的手工编织、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项目”等具体举措。
在妇女与社会保障领域中,新增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统筹考虑新业态从业妇女的目标,明确提出“完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发挥工伤保险积极作用;探索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新模式,有效配置社会养老资源”等具体举措。
在妇女与家庭建设领域中,新增“家庭照护床位和家庭长期照护保险工作积极争取全省试点”等目标,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建立完善选树典型、广泛宣传、有效激励相结合的机制;鼓励妇女带领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廉洁家庭、无烟家庭、平安家庭、安全贤内助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打造酒城桂花姐等家政服务品牌”系列具体举措。
在妇女与环境领域中,新增“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等目标,明确提出“深挖长江文化、白酒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支持妇女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共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帮助妇女建立防范环境污染的自我保护意识”等具体举措。
在妇女与法律领域中,新增“健全完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性别平等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充分发挥妇女在法治泸州建设中的作用”等主要目标,明确提出“巩固拓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出台泸州市促进性别平等、家庭教育、社会救助等文件政策;推动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协会章程等软法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切实贯彻民法典确立的夫妻共同债务共签原则,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等具体举措。
新周期“儿童发展规划”
对比《四川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有4个方面的创新:
针对儿童保护领域:
在儿童与安全领域中,新增“减少儿童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伤亡”等主要目标,明确提出“交通安全教育进小区、进家庭、进学校;强化学校、幼儿园的周边道路在重点时段的交通管理;积极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积极争创省级安全社区;强化应急教育,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减灾社区”等具体举措。
在儿童与福利领域中,主要目标中强调了对“特殊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新增“根据泸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放宽对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探索建立儿童之家运行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友好型儿童之家建设”等具体举措。
在儿童与家庭领域中,新增“建立健全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规政策体系”等主要目标,明确提出“支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行业协会等指导帮助家庭调适亲子关系”等具体举措。
在儿童与环境领域中,新增“建立多部门合作工作机制,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儿童友好城市”等目标,明确提出“充分保护和利用泸州各类文化遗产,增强儿童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热爱;鼓励泸州文化名家开展儿童阅读讲座、引读、辅导等活动;预防电子屏幕对儿童视力造成危害,防止沉迷网络”等具体举措。(来源:泸州发布 泸州日报 记者 梅影)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