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扩散】别拿拉肚子不当回事,26岁美女被查出……

百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4-05-26

半年前,26岁的小李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隐痛,伴大便次数增多,平均每天要拉肚子2-3次。刚开始小李还没在意,慢慢地,她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前往当地医医院就诊,胃肠镜检查提示:结肠息肉、结直肠炎(轻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轻度)……

1.jpg

“息肉?会不会癌变了……”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小李来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肛肠科医生接诊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发现结肠息肉直径约1cm大小,存在癌变可能,建议及时切除。

术前准备就绪后,谭茂华医生为小李实施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直肠息肉EMR术),术中在内窥镜下往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注水以后形成水垫,使要切除的肿物隆起,便于对黏膜和肿物进行剥离、切除,同时可以对肠壁起到保护作用。

2.jpg

术前

3.jpg

术后

术后病检提示管状腺瘤,经过补液、抗感染及中医药特色治疗后,小李顺利出院,谭茂华医生叮嘱其定期复查。

谭茂华医生介绍:

息肉本身不是癌,但有可能变成癌,一旦发现有肠息肉,最好尽早切除,以免带来其他疾病或发生癌变。实际上,大约95%的肠癌都是由息肉演变而来,而息肉变成癌症要很长时间,一般需要经过5-15年的时间,但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息肉最后都会演变成为肠癌,因此,就算我们查出息肉也不用太过紧张,只要及时切除就能有效预防直肠癌。

4.jpg

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

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肠镜检查是发现

息肉和早癌最有效的手段

肠息肉一般没有临床症状,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杜绝息肉癌变,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就是肠镜检查,早发现、早切除。

5.jpg

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息肉,医生也会对息肉的大小做出相应的治疗,判断是直接切除还是住院手术。另外,凡是40岁以上人群,有以下任何一种表现者,应该列为肠癌的高危人群。

1.一级亲属有结肠癌的病史;

2.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和息肉病史;

3.大肠隐血试验阳性者;

4.以下表现中具有两项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以及慢性阑尾炎等等;

对于以上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谭茂华

肛肠科

6.jpg

医师,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医师协会肛肠分会青年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结直肠癌专委会委员,擅长肠癌的临床诊治,腹腔镜微创疝气手术,肛门常见疾病的诊疗。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