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忠山车神】高山危崖间的生命“摆渡人”

采风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10-04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一场猝不及防的6.8级地震袭击了泸定,山崩路毁、屋塌树倒。

  根据上级安排部署,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迅速组建救援医疗队,携带各类应急物资,星夜兼程连夜奔赴地震灾区。

  在这支救援医疗队中,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虽未直接参与医疗救援,但却在背后默默为医护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奔波在高山危崖间转运救援人员和伤病员、协助救援工作,他们是生命线上的“摆渡人”——医院后勤保障部车队的5名同志,班长何纪伟,驾驶员符习强、王之戈、申乔木、谢鹰。他们的9天抗震救灾之旅,都有哪些特别的经历感受呢?

1.jpg

车队驾驶员(从左至右)王之戈、符习强、何纪伟(班长)、申乔木、谢鹰

勇往直前,没有后路可退

  医疗队9月5日晚上11时从泸州出发,400多公里的路程,在接近震区的路上,沿途不断有山体垮塌、道路受阻等情况发生,一路上经历重重艰难险阻。

  9月6日凌晨4:30,在车队5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的护送下,医疗队终于有惊无险地平安抵达指定救援的地震受灾地区——雅安市石棉县新民乡,并迅速完成驻新民乡医疗点建设,简单的休整后,便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

2.jpg

  医疗队在新民乡、草科乡、王岗坪乡开展救援过程中,救援队员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一边与震后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抗,一边搜救受伤的百姓。

3.jpg

  震后,进入草科乡的道路完全中断,通讯中断,车辆无法进入。9月6日上午9:00,医疗队抽调10人组成突击小队,坐上冲锋舟从新民乡到达王岗坪乡之后,便开始徒步进入草科乡。

  “我们的医疗队员进去后失联十多个小时,待第三天路况稍微好些之后,交警才允许我们的车辆进去,将他们接出来。”驾驶员符习强说,进去之后他才感知到道路的险峻,那是一条悬崖峭壁上挖出来的便道,距离崖底有几百米高,基本就只有救护车、小车能过,山上还在不断地滚落碎石,一路上都能看到很多被砸的车辆。所谓“好路慢慢走,险路快速过”,行驶的车辆都拉开距离,交警观察周围地形情况后,一喊“走”,他们便加足马力往前冲。

  “我们接到救援队员,才知道他们一路都是徒步翻山越岭,穿过漆黑的隧道,踏过险峻的塌方,历经10余小时的跋涉,特别是队中有几名女同志,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令人深感佩服。”符习强伸出大拇指,为救援队员们点赞。

4.jpg

无惧艰险,他们越挫越勇

  作为救护车驾驶员的申乔木、谢鹰,主要是负责从新民乡到王岗坪乡、草科乡等地来回往返石棉县人民医院运送伤员。回想起灾区那垮塌的山体、被掩埋的道路,亲身经历过的余震、塌方......他们没有丝毫畏惧,一心只想救出更多的灾民。

  在地震灾区,所能看到的公路基本都坍塌了,车辆只能在悬崖峭壁上新开辟出来的救援通道上行驶,看着一边是湍急的河水,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他们深知任务艰巨。

5.jpg

  “在转运的路途上,路况很差,不断有落石掉下,打在救护车上发出‘铛铛铛’的声响,再加上山体随时都面临塌方的危险,内心还是非常的紧张,但是我们并没有退缩,反而激发了我们想要救出更多伤员的决心,在保证群众以及队员的安全下,尽量让更多的人得到及时救助。”申乔木说。想着灾区群众还在等着他们救援,他们一心只想快一点,再快一点......就这样,顶着滚滚落石,驾车行驶在狭窄山路上一趟一趟来回转运伤员,一刻也不敢松懈,不畏艰险穿行于高山危崖之间,传递着救援与生命的希望。每一次把病人安全转运后,他们就松了一口气,看到受伤的百姓及时得到救治,心中涌起满满的成就感。

  谢鹰回想起在灾区的一幕幕也深有感触,“我们看到到处的山都垮塌了,周围都是些安置点,有很多受伤的灾民,看到这些,我们心里很难受,想用更快的时间,救出更多的人。”几天时间里,大家都在尽力救助灾民,他也是不顾路途危险,每天忙碌于病人转运。

  “这些灾民都非常感谢我们,觉得这么危险,我们都去救他们。”谈起当时的感受,谢鹰言语之间充满骄傲。

突遇塌方,幸运逃过一劫

  随着救援通道的逐渐疏通,救援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不料9月6日晚余震再次袭击,当时正处黑夜,周围情况不明,申乔木只见驻点对面的山体突然出现大面积的垮塌,伴随着山体的轰塌声,即使穿行在悬崖峭壁上也不曾害怕的他,心里感到一颤,还好这次余震很快过去了,并未危及大家安全,他也很快调整状态,又重新投入到救援工作。

  如果说经历余震是有惊无险,那么驾车行驶在危崖之上突然遭遇塌方,那就是绝壁逃生。

  9月7日晚,新民乡下起了大雨,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塌方,给本来就不易的救援增添了难度。从草科乡用船运至新民乡的灾民,只能用救护车转运至石棉县医院。

  “当时我和班长、两名护士一起转运3个病人的途中,车辆刚刚驶过,后面就有两个地方突然发生了垮塌,当时真是太惊险了!”回想当时,幸运逃过一劫的申乔木师傅仍心有余悸,但他一想到急需救治的病人,根本来不及调整心情,立马踏上充满危险的道路,义无反顾继续前行。

6.jpg

克己为人,全力保障后勤

  在救援工作中,驾驶员们在完成转运医护人员、伤病员、物资等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主动地协助医护人员,帮着抬送伤病人员、搬运物资等,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

7.jpg

  作为后勤保障人员,他们也要全力保障医疗队的吃住等一切生活所需,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但由于灾区条件有限,特别是初到当地时,虽然当地政府周到地提供了医疗队的一日三餐,但由于安全因素,房屋不宜住人。

  “因为物资有限,我们把帐篷都让给医护人员,首先要保障让他们得到好的休息,才能更好地去救助百姓。”班长何纪伟说,开始的几天,车队驾驶员都是“睡”在车上。与其说是“睡”,不如说是累了就趴在方向盘上眯一会眼,时间一长便感到腰酸背痛,这种酸痛不适的感觉一直持续到回来后的几天,才逐渐消除。

8.jpg

  在驾驶员王之戈的印象中,在当地上厕所也比较麻烦,一是卫生条件差,二是灾民、工作人员等比较多,有时需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为了减少如厕的次数,大家都尽量少喝水,能憋就憋着。

  “这些生活上的不便都算不了什么,我们能自己解决的,就尽量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何纪伟说。

9.jpg

应急救援,他们从未缺席

  车队的5名驾驶员中,大多数人都不是第一次参与地震救援工作,其中何纪伟、符习强、王之戈曾先后参与5.12汶川地震、雅安芦山地震、宜宾长宁地震等救援工作,在应急救援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现年56岁的何纪伟是队伍中最年长的一员,在汶川地震、长宁地震、泸定地震的救援工作中,他都身先士卒,第一时间带领车队冲在前面。

10.jpg

11.jpg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我们是地震发生当晚最早赶到地震灾区的救援队伍,甚至比部队还快。”何纪伟自豪地说,他与医疗救援队一起在受灾较严重的绵竹市汉旺镇开展灾民救治工作,强烈的地震导致房屋受损严重,大地一片疮痍,给他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刚开始,由于应急救援工作还不太完善,物资比较紧缺,他们连续啃了四五天的干方便面,后来随着志愿者陆续进入,从全国各地送来的物资也比较充沛了,大家的伙食才得到了改善。

12.jpg

  当年汶川地震时,王之戈的孩子才出生几个月,接到抗震救灾任务时,他怕妻子担心便没告诉她,只是在临行前给姐姐打了个电话,嘱托她,“如果我出了什么事,请帮我照顾好孩子”。

  在进入广元青川地震灾区的路上,王之戈开的是一辆30多座的大巴车,一路上都能听到碎石击打车身,发出“当当”的响声,车上坐着医院各科室的专家教授,他深感责任重大,幸好大家都只是有惊无险,虽然大巴车外观多处受损,但车里的人员都平安无恙,这才让他松了一口气。

  “在运送医护人员到广元青川木鱼中学救援时,唯一的一条渡道被震歪,因为大巴车体型比较大,在一处狭窄的路段,我观察了一下路况,感觉车辆开过去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全车人就要葬身崖底,于是,我就让车上的医护人员都下来步行走过去,我凭着自己的驾驶经验,壮起胆子驾车冲过去,当时我看到两个轮胎已经悬在悬崖边上,所幸没有发生意外,好险啊!”回想起当时的惊险一幕,王之戈仍后怕不已。

  后来,王之戈还参与过庐山地震的救援工作,他的孩子现在已经快要上高中了。

  符习强也曾经历过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在他看来,作为西南医大附院人,在大灾大难面前挺身而出,为抗震救灾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他身为一名退伍军人和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13.jpg

14.jpg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一次次的应急救援工作中,西南医大附院这群生命方舟“摆渡人”,他们使命在肩,昼夜疾行,只为将救援力量尽快送达灾区,为灾区人民传递生的希望。

15.jpg

(来源:健康西南 文/赖谦 李春燕 汪帆 图/车队提供)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