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问粮于地 问粮于技 问粮于扩 富顺县:产量17连增背后的“粮食经”

城事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6-20

  芒种忙栽,夏谷怀胎。

  6月9日至10日,在适宜谷类作物播种的芒种时节,四川省大豆扩种暨大春田管工作现场会议在自贡市富顺县召开,与会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观摩,富顺经验得以交流推广。

  而早在今年的3月14日,在2022年度全国“大豆科技自强行动”黄淮海、西北、南方片区工作推进会上,富顺县作为全国41个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之一作交流发言。

  时间再往后推,我们发现富顺县连续10次荣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奖。

  全省关于粮食生产工作的现场会选择在富顺县召开,富顺县在粮食生产上面频频加分,这一切并非偶然。

  作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富顺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牢抓实粮食生产,向土地要粮,向科技要粮,向扩种要粮,自2016年全县粮食总产突破50万吨大关以来,常年粮食总产保持在50万吨以上,成功实现粮食产量17年连续增长。

守护“命根子”,向土地要粮

  2020年4月21日,邓井关街道新湾村贫困户余仲芝的水田里,6名村党员志愿者帮她插秧,气氛显得轻松愉快。当天不到两小时,近半亩田便栽插完毕。余仲芝见状,笑得合不拢嘴说道:“共产党就是好!不但让我们过上了安稳日子,还把家里的困难考虑得周周到到。”这是邓井关街道采取破解“无心”“无人”“无力”耕种问题的方式,让撂荒地复耕。

1.jpg

五粮液酒厂订单水稻生产片区

  2021年,李桥镇高滩村在动员村民自行或委托整治撂荒地基础上,以3年免流转费的方式,对撂荒相对集中的片区开展集中整治500亩,实施土地整理和路网、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引进德康养猪场为生产提供肥源,便于耕种地块采取业主引进发展特色产业。边角高坡等地块,由村集体组织种植巨黄竹和玉米、大豆等粮经作物;水田则由村集体以订单生产的方式,统一种植五粮液酒厂专用稻谷。此举达到了种养业循环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民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的撂荒地整治目的。

  福善镇开展回头查、回头改,全域集中整治撂荒地行动。出台《福善镇2021年开展回头查回头改深化全域集中整治撂荒地工作方案》《福善镇2021年撂荒地整治考核办法》,开展“四个率先”清零行动,即,粮食监测点样方内的撂荒地率先清零,公路沿线的撂荒地率先清零,水源好、耕种便利的撂荒地率先清零,全镇党员、镇村组干部家里的撂荒地率先清零。

2.jpg

撂荒地整治

  富顺县的20个乡镇和街道在整治撂荒地上各显神通,但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护住粮食的“命根子”,端稳“饭碗”。

  近年来,富顺县通过采取“长牙齿”的强硬措施开展撂荒地整治,推进复耕复种,有效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2020年,全县完成撂荒地整治面积2.2万亩、复耕复种面积2.12万亩、复种粮食作物面积1.5万亩;2021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55.9万吨,位居全省前十。

  ——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引领。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各镇乡(街道办)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县、镇乡(街道办)推进组“双组长”的工作机构;制定印发《富顺县农村承包土地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知晓承诺书》,制作撂荒地整治复耕专题录音(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发送到村组播放宣传。

  ——强化分类督导和责任落实。县上组建4个督查指导组每半个月开展一次检查督促和业务指导,对《知晓承诺书》签订情况实行周报制度,对撂荒地整治复耕进展情况实行旬报制度。

  ——强化集中整治和模式创新。创新集体经济经营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筹措资金对相对集中的撂荒地进行土地流转,实施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因地制宜种植粮经作物,形成规模后公开招聘业主经营,收取租赁费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创新群众互助整治模式,针对分散撂荒地,制定奖补激励政策,动员农户自行复耕或委托亲友代耕。

  ——强化经费投入和考核激励。全县整合资金用于撂荒地整治复耕,保证种子(苗)、肥料、农药等农用物资;将撂荒地整治复耕工作纳入对镇乡(街道办)的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切实兑现奖惩措施。

3.jpg

高标准农田

  撂荒地整治是从“数”上守住播种面积,而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则是从“质”上提高粮食产量。

  2021年,骑龙镇大田村在全县率先成立“富顺县骑龙镇大田村经济联合社”,利用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牵头的发展集体经济扶持项目的机遇,整合该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基金、小额贷款基金共计300余万元,由村经济联合社对该村400余亩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后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统一栽植优质柑橘,实现由荒山变绿地的华丽转变。

  “为保住富顺粮食生产先进县的金字招牌,我们一直坚持保‘面’和提‘质’两条腿走路。”县农业农村局的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开始,全县将2800亩撂荒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对8100亩撂荒地实施土地整理,对复耕种植水稻和大豆的分别给予每亩80元和150元补贴。

精心“抓田管”,向科技要粮

4.jpg

无人机施肥

  当前,正是秧苗生长关键时期,在代寺镇李子村100亩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研发基地,镇上的农技人员每天都要到田里监测水稻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有影响水稻生长的虫情和草情,立即动用无人机精准播撒有机农药和杀草剂。

  “水稻、高粱进入抽穗期,及时除虫、除草、施肥,是夏季农作物田间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保障。”正在田边作业的农技人员说,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夏季农作物田间管护工作,工作量少了,但效果更好了。

  一直以来,富顺县的农业生产坚持走科技之路。2020年,富顺县与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签约《再生稻研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隆平种业富顺再生稻研发中心,研发“中稻+再生稻”项目,聘请全国知名水稻专家与隆平高科、富顺县的科技人员组成水稻专家大院,为富顺“中稻+再生稻”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科技研发与示范推广,为打造“富顺.再生稻之乡”、富顺再生稻米知名品牌建言献策,在童寺镇、代寺镇分别建设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研发基地100亩。

  “这200亩试验示范稻田是富顺科技兴农的见证。”县农业农村局的负责人介绍,为提高全县的粮食产量和品质,确保今年大春粮食亩均增产18公斤、节本增效50元以上,各个镇乡和街道抓实四个环节,科学开展大春作物田间管理。

  不误农时抓春耕。三月份全县分解落实大春粮食生产任务,抢早举办春耕备耕暨大豆扩种动员部署现场会,抢先维修农业基础设施、调拨农用物资,全面掀起春耕备耕热潮。预计大春粮食播栽面积118.2万亩,已完成播栽102万亩,做到“应种尽种、种满种尽”。

5.jpg

无公害灭虫监测

  科技赋能抓田管。与隆平高科合作实施中稻+再生稻“三个一”示范项目,开展优选水稻品种、优化田管技术“双优”行动。借智借力“省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团队,培训县乡村农技人员342名,组建科技指导服务分队,实地指导施肥用药、绿色防控等田管技术。

  聚合力量抓服务。借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植保专业队15支、飞防服务队6支,累计开展大春田管社会化服务面积5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大春作物绿色防控20余万亩。

  良法运用抓高产。突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统一制定中稻+再生稻、高粱、玉米、大豆等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定期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再生稻粒芽肥统施。

打活“大豆牌”,向扩种要粮

  6月9日,在全省大豆扩种暨大春田管工作现场会议参观现场,大家对富顺县龙贯山现代农业园区正在大力推广的旱地粮经复合种植“2+2+1” 模式赞不绝口。了解到“2+2+1”模式可实现亩均总收入10050元,真正兑现“千斤粮万元钱”后,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向富顺县取经,走出一条切合当地实际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

  这众人口中说好的“2+2+1”模式,就是富顺县在突出“一地多用”增效益上推广的三种模式之一。三种模式都与富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打活“大豆牌”密切相关。

6.jpg

桑园套种大豆

  “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实施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项目,推行“净作+间作+套作”田间技术方案,2022年计划种植大豆20万亩,其中扩种3.5万亩。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2万亩,预计玉米亩产48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150公斤以上,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增收一千元”。

  “2+2+1”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富顺温光条件,创新“春大豆+夏大豆+高粱+再生高粱+榨菜”旱地粮经复合种植模式,与郎酒等企业签订订单收购协议。建设旱地粮经复合种植示范基地1.2万亩,预计收入1.2亿元以上,亩均10050元,实现“千斤粮万元钱”。

  “稻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依托全省鱼米之乡等项目,发展“中稻+再生稻+稻田综合种养+田埂大豆高粱(玉米)”模式,实现“一田两用、粮渔双收”。推广“中稻+再生稻+渔”综合种养5.2万亩,亩产稻谷1000公斤以上、鱼150公斤以上,亩产值5000元以上,实现“吨粮田五千元”。(来源:自贡网 严坤)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