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纳溪农村教师葛清莲:只为大山深处的农家孩子上好学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2-18

  梦种从小藏在心,大山深处见真情。

  一腔热血育桃李,化作春泥默无声。

             ——题记

  葛清莲,是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初级中学的一个普通教师。她幼年父母双亡,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得到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的资助,得以完成学业,因此立志回报社会,献身家乡教育事业。

  自1988年中师毕业至今,坚持扎根大山,农村校园,三尺讲台,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用最朴实的一生,最纯净的心灵,最执着的初心,谱写了一首最无私、最感人的歌。

纳溪农村教师葛清莲:只为大山深处的农家孩子上好学(图1)

葛老师愉快上课(受访者供图)

  心怀感恩回家乡,三华山上留足迹

  1985年7月,葛清莲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四川省泸县师范学校。一时间,家乡人都说她是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因为当时国家会给师范生分配“铁饭碗”。从小学到中学,所有教葛清莲的老师都对她特别关心,这种关爱早已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的人,我要成为这样的人。她在泸县师范学校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并成为了家乡团结村的一名小学老师。

纳溪农村教师葛清莲:只为大山深处的农家孩子上好学(图2)

葛老师与团结小学的学生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三华山是四川西南边境与贵州接壤的众多山峰中的一座,海拔不高,农业、矿产、林业、旅游等资源都很匮乏,当地经济比较落后。团结村位于三华山深处,条件艰苦,是纳溪区白节镇最边远、贫穷的山区村社,离县城一百多里,距离白节场镇尚有三十多里。当时未通公路,赶集只能步行,要花上小半天时间,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乡僻壤。

  葛清莲所在的学校是两三间土墙瓦顶的平房,现在早已坍塌,学校已经撤销,孩子们都去三华完小或白节镇中心校上学。通向学校的是一条蜿蜒坎坷的泥巴路,如遇下雨天,老师学生都是半身的泥水,孩子们常常相互取笑。学校由两三间平房组成,说起来更像农家的牛栏或猪圈,或堆放柴草的棚子。教室墙上有裂缝,屋顶有破洞,摆着二三十张破破烂烂的书桌。黑板旁边也有一张,那是老师的办公桌。黑板是一块上了黑漆的木板,黑漆已经脱落的七零八落,写字需要回避那些地方,写起字来吱呀作响,桌凳也“不甘示弱”吱呀回应,似乎在诉说着贫穷和落后,也似乎在呐喊改变的渴望。最难熬的是冬季或阴雨天,教室四处透风漏雨,冷得人簌簌发抖。凹凸不平的泥土地面,积水泥泞,走起来溜溜滑滑。学校没有教师住房,也没有食堂,甚至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正因如此条件,教师都待不上一年半载就调走了。他们留下的工作,由葛清莲接手。

纳溪农村教师葛清莲:只为大山深处的农家孩子上好学(图3)

葛老师在钻研教材

  有人私下里说,这个葛清莲也待不了多久。年青女孩吃不了苦,很快就会调走。

  可是,葛清莲老师却硬是在这里待了四年,直到带的这班学生毕了业,又辗转来到皇冠村当老师。那时的葛老师年轻有朝气,干劲十足,很快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深受家长们的认可、孩子们的爱戴。每到春节前夕,学生家里杀年猪了,家长们都要让自己的孩子请老师到家吃“刨猪汤”。是这些淳朴的学生和家长,他们的一片至善至情,更加坚定了葛老师献身家乡教育事业,振兴家乡的决心。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葛老师就去学校了,傍晚才回到家中。每天虽只上大半天的课,但是由于学生们基础不牢,经常需要辅导作业,有时还需家访辅导学生到很晚。有了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认可,还有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葛清莲非但没有觉得苦,反而觉得苦中有乐,她把每个学生都视为自己的孩子,除了给他们讲授教材上的知识外,还给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在山区不可怕,家穷不可怕,困难也不可怕,只要好好读书,就能改变命运,只要学有所成,就会有所作为,过上幸福日子!人人都过上了好日子,家乡的贫穷面貌就会得到改善。

纳溪农村教师葛清莲:只为大山深处的农家孩子上好学(图4)

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家看望葛老师及周老师(受访者供图)

  助力普九出深山,白节中学定终生

  1996年,四川省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白节中学调整增加班级数量,师资奇缺,政府从小学抽调优秀教师进行充实。

  葛老师在小学任教的九年时间里,业绩突出,责任心强,从1997年7月起,被组织借调到同样位于三华山脚下的白节中学任教。为了胜任新工作,葛老师每天忙碌不停。查阅资料,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参加学历提升的函授课程。

  教书必先育人,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一有闲暇,葛老师总要找几个学生来促膝谈心。付出总有收获,爱的教育效果显著,她与学生们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1998年元旦庆祝活动中,葛老师带领学生们编导的舞蹈“穿着大头皮鞋”获得年级一等奖;学生李伟、邓佳获得演讲比赛第一名。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们也很买她的“账”,学习很努力,所教班级地理学科中考成绩多次获得教学业绩一、二、三等优质奖,辅导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多次获得省、市、区级奖项,她也因此获得四川省优秀辅导教师的荣誉称号。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基层教师,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的中学教师,都是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都教过并且还能教好。葛老师就是这样的“全能”老师。

  “三进凉山”的援彝干部周帮勇,是葛清莲的丈夫。他长时间在“大凉山”支教扶贫,留下葛清莲独自在家支撑整个家庭。“我受葛老师影响很大,所以我“三进凉山”参加援彝工作,受到当地彝族百姓认可,被他们称为好‘巫五’(彝语:大哥)。可算是没有辜负葛老师对家庭的辛苦付出。”和葛清莲同为白节中学老师的周帮勇说到。

纳溪农村教师葛清莲:只为大山深处的农家孩子上好学(图5)

成年后的学生返校看望葛老师(受访者供图)

  桃李春风结硕果,芳草天涯寸寸心

  黄世萍是葛清莲老师带的第一个初中班级学生。开学第一天,她发现黄世萍没来报名。后来了解到黄世萍的父亲早逝、母亲远嫁,暂时寄养在伯父家,因伯父家经济紧张,于是就辍学了。葛清莲了解情况后,步行好几里的泥泞山路,来到黄世萍伯父家劝说伯父让黄世萍继续上学。

  可是,上学经费怎么办?当年还未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学费、书本费、生活费以及其他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哪怕这笔钱由我来出,也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啊!”葛清莲激动地说。

  葛清莲和她丈夫周帮勇老师辗转多方为黄世萍同学拉赞助。最终泸天化四0四车间承诺承担黄世萍读初中和中职阶段学习费用。为了让黄世萍能健康快乐成长,葛清莲和周帮勇走亲访友或外出参加活动也把她带着,让她感受到了父母的温暖。

毕业多年后,黄世萍还写信给葛清莲说:“老师,我真想您和周老师啊!我总是忘不了课堂上你慈爱而有神的眼睛,忘不了你慈母般的声音……”

纳溪农村教师葛清莲:只为大山深处的农家孩子上好学(图6)

学生认真听葛老师讲解习题(受访者供图)

  半亩方塘清如许,源头活水学中来

  本来中师生是当时国家培养的小学教师,由于当年师资不足很多中师生都被调到中学任教。凭中师学历来教授初中课程,知识储备不够,学历需要提升。由于各校师资力量不够,老师们没有足够时间脱产学习,只能采取函授和业余自学等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葛清莲挤出休息时间拼命学习。2003年7月,拿到了泸州教育学院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毕业证书,有了从事初中教育工作的资格。

  可是,学习哪有尽头,国家陆续提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先是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一样一样的学,都学得差不多的以为可以喘口气的时候,一转眼,种种更陌生的新事物如雨后春笋在校园产生:幻灯机、计算机、电子白板、一体机……每一种对葛清莲来说,都是挑战。活到老,学到老,虽然年龄大、记忆差,刚学过一转眼又忘了,但还是一样不落的学习呀。葛清莲风趣地说:“今天,我已经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完全不是以前的葛清莲了。”

  葛清莲,活在当代,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微信,QQ,微博,美篇,时时更新,交流工作体会,谈谈人生感悟。尽管是六零后,也能融入新时代的工作和生活。

  后记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今,临近退休的葛清莲,仍然一丝不苟的教着书,耐心细致的辅导学生,温和宁静的与同事相处,时不时有曾经教过的学生回来探望,这难道不是一位老师应有的人生吗?愿我们这个社会多些像葛清莲老师一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不计名利的人,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黄开芬 龙洋)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