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杜绝“酒驾醉驾”,党员干部先行

杂谈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2-11

  据人民网安徽“聊时局”微信公众号2月10日消息:节假日期间,酒驾醉驾问题易发多发。春节将至,为进一步严明纪律要求,强化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遵纪守法,平安出行,2月9日,黄山市黄山区纪委监委发布了《关于7起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驾典型问题的通报》。(2月10日 澎湃新闻)

杜绝“酒驾醉驾”,党员干部先行(图1)

(图据网络)

  “酒驾”“醉驾”在近年的媒体报道中,可谓“热词”。由“酒驾”“醉驾”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教训可谓惨痛。尤其是节假日期间,酒驾醉驾的显现更为突出。作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坚决制止酒驾醉驾的过程中理所应当积极主动,起好表率作用,但新闻中通报的这7起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驾典型问题,虽然还没有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但其行为完全违法了规定,受到处分是必然的,及时的通报更是给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敲响了警钟。

  酒,本是粮食酿造,但由于乙醇的作用,喝酒让人容易麻痹、不清醒,从而发生失去理智的行为。“三杯黄汤下了肚,害了薛家一满门”,这是京剧《薛刚反唐》中老臣徐策骂薛刚的一句唱词,虽说薛刚酒醉打死的是奸臣张泰之子,但招来的却是满门之灾,实实地道出了酒的副作用。在各行各业中,凡事酗酒坏事者,都是那样叫人不齿。对于公务员来讲,承载着为民请命的重要使命,若沉迷于酒中,那就不仅仅是“误事”的问题了。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禁酒令”,实为正风肃纪的有效举措。

  一边是严肃的规章、纪律,一边是传统习俗、文化,这生活的“天平”怎样才能达到平衡呢?党员干部的“禁酒令”是不可能随意让步的,习俗、文化也不可能不传承。特别是像一些少数民族,诸如苗族、彝族等,他们对酒有着特殊的感情,对有酒参与的仪式分外重视。这就给广大党员干部的农村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在充分尊重当地习俗的前提下,采取以水、茶、果汁等代替“酒”的方法,既表达出了对民族习俗的尊重、传承,又遵守了“规定”,也不会出现酒驾醉驾了。

  当然,作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首先应当遵守很多地方都实施的从“工作日中午不准饮酒”升级到“公务活动全面禁酒”的规定,而作为还要承担驾驶任务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就更不用说了。实在是出于尊重民俗或表达感情的需要,“以水代酒”确实值得倡导,既有仪式感,又不会“误事”,就像彼此间握手、拥抱一样自然。倘若一味去讲究什么“一醉方休”“不醉不归”,那真可能由此走上不归路。从官场中那具有“潜规则”的“酒文化”中走出来,坚决杜绝酒驾醉驾,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应率先垂范的。

  “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古人就非常重视饮酒的“度”,而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更当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习俗与文化继续传承,从“吃喝风”中走出来,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当官,实实在在为民,才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应有的情怀与气魄。“以水代酒”,不失为“全面禁酒”过渡时期的一条良策。春节又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当自觉远离“酗酒豪饮”,彻底杜绝酒驾醉驾,给广大群众做好表率,才无愧假日,无愧人民。(作者:何竹梅)

编辑:马骁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