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警惕】肚子里的“不定时炸弹”,要当心……

百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10-22

几天前,66岁的王大爷突然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腿麻木、左手握物不稳,伴行走不稳的症状,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脑梗塞,予以保守治疗。

治疗期间行腹部增强CT意外发现有腹主动脉瘤,最粗直径约6cm,当地医院随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并告知王大爷家属:瘤体巨大,随时有破裂风险,需要尽快手术治疗。

1.jpg

为寻求进一步治疗,王大爷家属经朋友推荐,联系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介入诊疗科袁罡主治医师,得知这种疾病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治疗,便迅速带着老人家来到医院就诊。在袁罡主治医师的帮助下,王大爷很快办理好了入院手续,急诊以“腹主动脉瘤”收入CCU(心脏重症病区)。

入院后,值班医生迅速完善了相关辅助检查,主动脉CTA提示:腹主动脉下段及双侧髂总动脉瘤形成,腹主动脉瘤大小约107mm*61mm*52mm;左侧髂总动脉瘤大小约21mm* 36mm;右侧髂总动脉瘤大小约37mm*44mm。

2.jpg

术前影像

因患者瘤体较大合并双侧髂动脉病变,病情复杂…… CCU(心脏重症病区)及时邀请了介入诊疗科、麻醉科会诊评估手术及麻醉风险。袁罡主治医师会诊后及时向斯光晏主任汇报了患者的病情并迅速组织科室讨论,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案。

3.jpg

术中支架开窗

由于患者动脉瘤的瘤颈较短(距离左肾动脉不足10mm),经过全科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AR),术中在体外预开窗覆膜支架重建左肾动脉以延长支架近端锚定区。

4.jpg

术中影像

一切术前准备就绪后,斯光晏主任带领团队在全麻下为王大爷实施腹主动脉造影+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瘤腔内隔绝+左肾动脉开窗支架置入+右髂内动脉栓塞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住院1周后康复出院。

5.jpg

术后影像

袁罡主治医师介绍:腹主动脉瘤并不是一种肿瘤,而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感染、遗传等因素导致腹主动脉壁薄弱,在高压动脉血流作用下发生直径扩大,形成腹主动脉瘤样扩张,通常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通俗来讲,腹主动脉瘤就是肚子里的主动脉血管不断扩张所形成的“瘤样”包块。腹主动脉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常可因瘤体破裂而导致死亡。

6.jpg

由于多数腹主动脉瘤无明确的临床症状,因此常被忽略,一般在体检或腹部手术时意外发现。发现时往往瘤体巨大或出现破裂先兆,如腹痛加剧或突发腹部剧烈疼痛。一旦瘤体破裂,体内短时间大量出血会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有研究显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可高达90%。此外,对于瘤体直径>7cm者,死亡率也高达70%-80%。所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老年男性、高血压、肥胖

高脂血症患者及长期吸烟者

往往是腹主动脉瘤的高危人群

建议65周岁以上高危人群定期体检

可以行腹部超声或CT筛查

早期发现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如何治疗

当腹主动脉瘤直径超过5cm时,原则上建议手术治疗。传统治疗以开放式手术为主,但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大、风险高、出血多、手术时间较长且术后容易并生感染、吻合口出血、假性动脉瘤以及肠梗阻等缺点。

7.jpg

腔内治疗如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作为介入微创治疗的代表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因此,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目前大部分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首选。

王大爷术前已发脑梗塞,且CTA提示瘤体较大,瘤颈短(不足10mm)还合并双侧髂动脉瘤,开放手术风险高、难度大,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介入诊疗团队通过仔细研判术前影像,做好充分术的前准备利用体外开窗技术重建左肾动脉完美解决了短瘤颈的难题,为患者拆除了埋在肚子里的“不定时炸弹”,最终王大爷化险为夷!

斯光晏

教授

放射影像科主任兼放射影像科介入诊疗组主任

8.jpg

擅长于布-查氏综合征经血管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各种血管及腔道内支架成型术、肾癌术前栓塞术、盆腔肿瘤栓塞术、各种囊肿抽吸固化术、消化道大出血的DSA诊断及栓塞术、大咯血的DSA诊断及栓塞术、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等。

袁罡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9.jpg

四川省肿瘤介入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血管外科协同创新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介入诊疗工作6年,对血管外科及介入诊疗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微创介入诊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