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泸县奇峰镇举行“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渡槽精神”摄影展

采风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7-02

7月2日,泸县奇峰镇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渡槽精神”摄影展。市县文物管理者、渡槽建设者、摄影爱好者聚集一堂,现场参观了胜利渡槽和华丰渡槽,回顾建设历程,对文物的保护利用给予建议和意见。

泸县渡槽是我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时期建设的引水灌溉工程,总长3100千米,有1302座133.52千米的石质桥梁式渡槽,隧洞渡渠340座31.43千米,倒虹管渡槽119处15.48千米,灌溉受益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60%以上。

泸县奇峰镇举行“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渡槽精神”摄影展(图1)

泸县渡槽最典型、建设规模最宏伟,设计施工技术难度最大的是奇峰镇境内的胜利渡槽和华丰渡槽,两座渡槽是西南地区最典型的跨溪河高架桥梁式渡槽,至今仍发挥着灌溉和人畜饮水及行人的作用。

胜利渡槽位于奇峰镇阳高村7组、龙溪河罗桥处,是桥梁式渡槽,两层建筑,桥上桥,两层拱,槽顶离水面最高33米,长275米,宽3.5米,第一层有15个大桥墩,14垮,第二层有62个桥墩,63个拱跨,渡槽上层桥面过水,二层桥面开有宽1.2米,高2.3米的卷门人行通道,从1974年4月动工到1975年7月完工。

泸县奇峰镇举行“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渡槽精神”摄影展(图2)

华丰渡槽位于奇峰镇宝丰村8组、龙溪河支流铁石溪甘桥处,渡槽槽体离水面最高33.5米,桥全长1122米,横跨铁石溪,共用47个大拱跨,76个小拱跨,桥墩上还设计有间距均匀分布的小卷拱,最多的为7个,最少的有1个,最高跨拱高为39米,是奇峰镇跨距最大,拱跨最多,跨拱最高的一座水渠渡槽,1976年5月动工,1978年6月完工。

奇峰镇渡槽的成功修建,不能忘记一批已逝的故人。1973年,全国掀起了一股大兴农田水利的热潮,泸县水电局高级工程师车福隆从万分之一航测图上猛然发现,奇峰宝藏公社和附近的三溪水库之间地势有落差。同年10月,经过实地勘测,发现两地之间有20米的高差,车福隆大胆拟定出关于宝藏公社引三溪水浇灌万亩农田水利工程的报告。

泸县奇峰镇举行“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渡槽精神”摄影展(图3)

“只要能干,我们一定举全乡之人力物力来修建!”宝藏公社的党委书记胡国清、管委会主任朱昌德当即激动地说表示,虽然全公社总人口才1万多。12月,报告列为1974年四川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开工。

华丰渡槽、胜利渡槽竣工后,其人工天河的英姿引来无数赞誉,图片进了《中国小型水利水电设计图集》,上了《人民画报》,峨眉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拍了纪录片,奇峰渡槽迅速闻名全川、全国。

泸县奇峰镇举行“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渡槽精神”摄影展(图4)

这是一段辉煌传奇,也是一段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仰望,好似长虹贯空;俯视,像平地长龙蜿蜒盘旋;远望,像是石龙笔直趴在田野——渡槽三美,令人称奇。这个相对年轻但不简单的渡槽,2019年10月10日上榜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国保。

泸县奇峰镇举行“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渡槽精神”摄影展(图5)

如果把每张照片比做一个窗户,那么通过这些窗户,你将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现场,在目睹奇迹的同时,也感受到每一位普通泸县人特别是奇峰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影像是时间的化石。好的影像,会在历史深处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它们不仅是时代最生动的记录,而且传导着史书上感受不到的温度和情感。也正因此,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个时代的伟大。 

在这里,我们诚挚地邀请您走进这部人工天河图像史,用心回顾我们刚刚走过的40年壮阔征程。(曾佐然)

编辑:邱果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