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9-22
他们也许不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主力部队”,却是一呼百应、倾尽全力、坚守一线的“爱心队伍”。
他们披上红马甲,穿上防护服,自愿捐款捐物,义务投工投劳,在防疫服务、入户摸排、宣传引导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新乡贤的满满正能量,全力守护着龙城安全。
四对夫妻齐上阵,同心勠力抗疫情
在泸县立石镇三溪村村委会核酸检测点,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四对志愿者都是“夫妻档”。他们一起维持现场秩序,一起指导群众扫码测温,一起早出晚归,在艰苦的抗疫一线同心同向同行。
“我们一起上!”在听闻三溪村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而志愿者数量严重不足的消息后,四对夫妻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报名参加。
“虽然突发事情比较多,但是我们都很有默契,一有事情喊一声,无论多晚,大家都会积极响应。”刘德成欣慰地说。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三溪村顺利完成了此次三轮全员核酸检测,书写了立石镇三溪村别样的抗疫故事。
“桑榆”乡贤披战甲,彩霞满天战一线
“请戴好口罩有序排队。”“请保持1米5间距。”……连日来,在云龙镇核酸检测点,有一个特殊的志愿者时刻提醒着排队的群众,他虽已两鬓斑白,却冲锋在前。他,就是云龙镇大水河村68岁的乡联会会员王家清。
疫情发生后,王家清主动找到大水河村委,报名志愿者,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每天凌晨4点多,王家清就已经开始为当天的核酸检测做准备工作。搭帐篷、搬运物资、布置场地……王家清时时处处带头做表率,与其他疫情防控人员并肩作战。
核酸检测期间,王家清负责引导群众有序核酸检测。他耐心劝导大家遵守秩序,安抚急躁群众的情绪,一站就是大半天。“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我作为一名乡贤,关键时刻就应该挺身而出,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王家清说道。
返乡乡贤解难题,临时组长扛重任
泸县立石镇普照村办公室核酸采集点,有一位穿着红色马褂的志愿者,他叫章永,今年51岁。从部队退役以后,长期在外经商,因为妻子患上了神经梢鞘瘤,便决定回乡照顾生病的妻子。
由于普照村二组组长发生意外,不能到现场组织本组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村委会通过当家人微信群发出了志愿者招募令。章永看到消息以后,随即联系了普照村党支部书记胥世继,经过统一安排,便火线当上了“临时组长”。
“各位普照村的村民,虽然喊大家天天过来做核酸,给你们带来了许多不便,但是请你们还是要按照规范排好队,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大家千万不要着急,不要搞乱了套。”章永扯着嗓子喊话。
自开展全员核酸以来,章永不仅要负责维持现场的秩序,核酸检测结束后还要入户为居家隔离人员运送物资,为在家人员发放出入证,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连续四天以来,章永每天陪伴妻子的时间被压缩到晚上两三个小时。工作认真负责的他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在外乡贤念家乡,捐款捐物献爱心
深夜十一点过,泸县方洞镇薛湾村党总支书记刘安华的手机微信弹出一条信息:我是蒋性材,头几天比较忙没来得及回老家,我捐点款为薛湾村抗击疫情工作人员买点物资。
这是薛湾村在外乡贤人士蒋性材发来的信息。此时的他身处外地,在疫情肆虐和中秋月圆临近之际,他便想到了以这样的方式支援家乡的抗疫工作。
“今年,在外闯荡始终牵挂着我的家乡,我得带头表率贡献一份力量。”蒋性材说。他平时热心村上工作,在面临森林防灭火、疫情防控等困难面前总是带领家人们积极参与家乡建设。这张五千元的汇款单,是他浓浓思乡情的一点慰藉。
“这是我前几天寄的一万只口罩,请李书记注意查收,我没法回家帮点忙,只有寄点口罩回来,希望能派上用场。”9月10日,泸县得胜镇在外乡贤龙全刚寄了一批口罩给得胜镇大水坝村,并及时联系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长利,希望能为全村干部群众携手抗击疫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早在今年3月份,龙全刚就捐赠了3000只口罩,助力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9月5日,他得知泸县发生疫情后,又捐赠了6000只口罩。鉴于本次疫情形势严峻,他于9月10日再次捐赠一万只口罩,深情致敬一线工作人员,并再三叮嘱大家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要做好自我防护,号召群众要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早日战胜疫情。人虽不在,情怀却常在,他远在异乡,却没有忘记家乡的一草一木,时常打电话给村委会,关心家乡的发展现状,了解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泸县县委统战部 供稿)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