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论证指导 “头脑风暴”|古蔺县大村镇中心校开展省级课题开题活动

采风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4-07

  “通知:杨永达同志申报的课题《乌蒙山区小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被列为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民族地区教育专项,主研单位古蔺县大村镇中心校。”4月6日,在古蔺县大村镇中心校学术报告厅,随着泸州市教科所发科室副主任刘旭相对《四川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立项通知书》的宣读,顿时响起热烈的祝贺掌声。

02.JPG

03.JPG

04-.jpg

  大村镇中心校是泸州市第一间希望小学,学校结构包括一个中心校、八个村级小学和两个公立幼儿园。该校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连续三年来,毕业班考试名列乡镇第2名、全县第5名;获得县级教育质量奖三次、市级课题成果二等奖三次、微型课题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10次;被评为古蔺县教育均衡优秀学校、泸州市文明校园、四川省安全文明单位、四川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和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01.jpg

  课题组代表王茜作《开题报告》: “生态课堂”指有心、有学、有生的课堂。有心——课堂环境中教师学生有童心、爱心、平等之心;有学——有美学之境、博学之师、乐学之友、精学之法; 有生—— 有生命力、生长力、再生力。“生态课堂”最终目标是学生、老师能在共同创建的课堂生态中茁壮成长。

  开题报告会的论证指导环节,简直就是一场“头脑风暴”,泸州市教科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黄先华,泸州市教科所发科室副主任刘旭相,古蔺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雷定刚,副校长任云照、研训中心主任邓盛波等专家,或高度肯定或真诚建议:

  “ 近年来,古蔺县教育科研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在数量和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尤其可喜的是,教育科研正向着边远薄弱乡镇延伸。作为乌蒙山区的一所乡镇中心校,获批省级课题,一要感谢上级给予政策性倾斜(民族专项),更要肯定杨永达校长一班人主动作为、敢于作为。”

  “边缘薄弱学校,如何实现湾道超车?要以‘三真三研’为核心抓手,推进研究型团队和学术型校园的培育和锻造。真调研是可以诊断一切的、真教研是可以改变一切的、真科研是可以引领一切的。教育科研的生命力:杜绝假大空、追求真微实。”

  “有些人口是心非,把教研和科研对立起来,最终的成功是偶然成功。科研强校是北京市的重要法宝。大村镇中心校学习北京的经验,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师’办学思路;课题组认真梳理,长期探索形成高质量开题报告。用科研来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很好! 希望学校坚持‘ 双研融合’,做实‘问题式教研’;坚持‘一体设计’,做实‘教师专业成长’;坚持‘生态课堂’初心,做实‘理论实践相结合’。 

  “什么是‘生态课堂’?可从生态学的思想、生物性的要素、环境的角度理解。‘生态课堂’是绿色课堂,强化课堂主体作用、认知情感价值观。”

  “本课题是市级科研课题的省级升级版,从市级课题的实践到省级课题的立项,希望课题组很好地思考:是市级成果的推广完善,还是有着全新的谋划?并在科研过程中,真正解决好学生主体地位弱化、课堂教学形式泛化、课堂平衡失调、人际关系不和谐、 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这个主研团队,正在努力建设学术性的校园。做真教研,是教育人的本分;做实教研,有探究精神。课题升级,要以古蔺县为研究样本,探索出可操作性的模式,让古蔺高质量的教育有一个落脚点。”

  “古蔺县在研的省级课题只有大村镇中心校和茅溪镇茅溪小学,

  希望更多的学校申报立项,并做到研究成果和研究内容一致性,有课堂教学评价。”

  …………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09.JPG

10.JPG

  与会专家各抒己见,起了出谋划策、不吝指教、点石成金的作用,帮助学校更好地描绘课题研究的路线图。

11.JPG

12.JPG

  “本课题预定三年时间完成。今天能够这样零距离和专家们线上线下互动,听取专家意见,我们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大村镇中心校校长杨永达表示,全体教师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努力工作,助力古蔺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13.JPG

14.JPG

15-课题主研人员.JPG

16-与会人员合影.JPG

  研究无止境!课堂,无论怎么研究都不能说过分。希望,该校发挥科研引领作用、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 (文图:丁政鑫 王梦玲)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