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139300000000元!内江官宣:要“大干一场”

城事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20

  30+63!2025年,内江“进城入圈”再发力30个重大项目!

  5月19日,记者从内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内江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5年重大项目清单发布,清单共列重大项目30个,内江总投资13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7.79亿元。

  这30个重大项目具体是哪些?又涉及哪些行业领域?一起来看!

基础设施类项目

  从行业领域来看,基础设施类项目共8个,包括续建的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项目、资中至铜梁高速公路、自贡至永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能改造、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二步工程、威远页岩气综合利用化工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等,大部分由川渝共建。其中,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项目、资中至铜梁高速公路今年将竣工或建成通车。

现代产业类项目

内江1.jpg

晶华胶粘新材料产品

  现代产业类项目共21个,包括川渝合作荣昌•隆昌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内江高新科创园(C区)、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上海晶华新材(内江)晶华胶粘新材料西南生产基地产业链协同发展、基因编辑医用供体猪关键技术攻关等项目,预计年度投资62.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3个,新开工项目6个,今年完工项目2个。

生态环境类项目

内江2.jpg

基因编辑医用供体猪相关项目在内江持续推进

  生态环境类项目1个,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流域生态水环境治理项目。该项目将实施河流生态修复治理95.5公里,建设生态隔离带1.2万平方米、生态浮岛0.18万平方米、农村无害化户厕0.9万座、三格式净化池+人工湿地约2.3万个、提升泵站14座、尾水湿地1.37万平方米,改造管网90公里等。今年将完成尾水湿地和1.5万平方米生态缓冲带的建设。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个5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作为“双圈”联动重要支撑,内江如何统筹做好“融入、协作、共享”三篇大文章,全面放大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效应,在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中勇担新使命、实现新跨越?来看深度解读!

63项重点任务

  近日,内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内江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以下简称:《任务清单》)给出了答案。

  根据《任务清单》,今年,内江将围绕交通、产业、生态、开放、民生等重点领域,推进15大方面63项重点任务,推动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新成效。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内江3.jpg

内江发出首趟跨境公路班车

  交通物流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

  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加快推进,成渝高速扩容、自贡至永川高速公路开工,资中至铜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2024年,内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基础设施互通提质增效。

  今年,内江将持续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建成投用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加快推动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工程、绵阳至遂宁至内江铁路遂宁至内江段前期工作。

  加快建设成渝高速公路扩容、自贡至永川、资中至乐山高速公路,力争建成资中至铜梁高速公路。

  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一期二步隆昌供水管道工程,协同推动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引大济岷工程实施。

  加快建设川渝天然气(页岩气)千亿方生产基地,实现年产气量超40亿立方米。

产业协作纵深推进

内江4.jpg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效果图

  过去一年,内江与成渝两地在产业协作上迈出坚实步伐——

  加速融入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显智能等企业与成都、重庆京东方等企业建立配套关系,支撑全市电子信息产值突破100亿元。

  推动金鸿曲轴等企业与重庆长安汽车、小康汽车等整车整装企业合作,35户企业进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装备、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平台。

  联合申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梓橦宫、汇宇制药等与成渝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供需配套相互合作。

  西南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全球首个冶炼钒钛磁铁矿氢基竖炉中试示范项目顺利试生产。

  根据《任务清单》,今年内江将接续实施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推动川渝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

  聚焦人工智能、航天航空、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深化产业生态、人才培育、技术攻关等领域协作。

  同时,协同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协同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联合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

  农业产业方面,将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协同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推动生猪、蔬菜等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持续打造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持续推进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

  协同共建步伐加快。

  担当“双圈”联动重要支撑,内江须交好协同发展“必答卷”。

  “协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被写进《任务清单》。据了解,内江将深入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协同实施“百万职工游巴蜀”等活动,持续优化推广精品旅游线路,发展巴蜀乡村旅游。

  大力提振消费是当前宏观政策施力的重点。内江将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亲子业态,激发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活力,促进数字文创与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融合发展,与成渝两地协同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

  在科创方面,内江将主动融入参与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协同建设川南渝西区域科创节点,打造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创新发展带,引导本地企业深化与川渝两地高校院所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引导各类创新主体自建或联建市级及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内江将围绕高端装备、生物制造等领域布局建设中试研发平台,引导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等提质增效,积极引导现有中试研发平台申报纳入全省“1+N”中试平台体系。

深化联动改革开放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

  2024年,内江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隆昌三合村、荣昌普陀村打造供销一体化链条,“双昌”两村携手集成改革试点经验被《人民日报》刊载。

  在开放上,内江区域物流枢纽建设提速成势,成渝发展主轴首个保税物流中心——内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并封关运行,全省首个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集结中心揭牌运营,成功开行成渝主轴跨境公路班车。

  改革永不止步。一批重点改革攻坚事项写入《任务清单》——

  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以毗邻地区合作平台为载体因地制宜探索改革路径,探索开展跨省建设用地统一、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

  持续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深化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有序推进跨省迁移登记。

  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资国企参与战略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强化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联合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积极融入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赋能提质,提升国际(地区)合作园区产业集聚度。

  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效能,持续优化中欧班列协同运营机制。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协同创新贸易监管模式,深化“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持续开展“一单制”应用推广。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内江5.jpg

川渝通办专区

  2024年,“川渝通办”等公共服务共享成效明显,为企业群众幸福持续“加码”:公共教育、社会保险等10类38项高频事项实现跨域便捷办理,川南渝西四市四区创新拓展营业执照异地互发、企业经营范围查询等40个通办事项和3个“一件事”,探索拓展川中丘陵地区78个四市通办事项。

  今年,内江将在公共服务保障方面持续发力。

  动态调整川渝通办实施清单,制定事项手册,扎实推动四批次“川渝通办”事项落地可办。

  在就业方面,组织参加“巴蜀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配合搭建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就业困难和失业人员信息数据共享、就业服务协作,联合发布紧缺人才目录。

  在教育方面,将发挥“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作用,建设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共同体。建立高校教师访学机制,推动高校学生校际流动与培养互认。

  在卫生健康方面,将探索组建跨区域医联体,深化合作共建和远程医疗;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电子健康卡“扫码互认”,实现区域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深入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

  在为老服务方面,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支持建设老年助餐点,打造城市居民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住房公积金使用上,推动住房公积金跨省域转移接续,持续深化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互提,持续推进灵活就业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

  在防灾减灾方面,打造2小时应急救援圈,推进都市圈防灾减灾救灾一体化,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最内江 文图:徐艳梅)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