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日报 发布时间:2012-06-30
每年端午节后,正是凉姜葡萄上市季节,但许多市民发现,近期宜宾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葡萄很少。对此,凉姜方面解释,自5月下旬以来,宜宾持续阴雨天气,由于缺乏日照,凉姜葡萄大量减产。
葡萄落果多
“长势”变“落势”
连日来,宜宾阴雨绵绵,翠屏区凉姜乡九里村葡萄种植大户杨贤君每天一大早就会赶到葡萄园弯下身子认真观察。但是,他不是看长势,而是看落势,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看着落果的葡萄越来越多,真心痛啊!”杨贤君叹息着说。
九里村的葡萄园全部由水田或旱地改成,每块地都有几条低于土壤高度的水沟以利于走水。从密密麻麻的葡萄梗可以看出,今年凉姜葡萄挂果率高,但每串葡萄都有落果现象,情况好的脱落两三成,情况差的脱落了七八成。
杨 贤君家种了两亩多葡萄,往年每亩 可 产2500公斤左右,年收入近 3万元,再加上开农家乐,日子过得很滋润。但是,今年5月份起,当地一直下雨,葡萄落果,游客也极少光顾其农家乐,杨贤君每天愁眉不展。
其实,“葡萄落果现象”不止杨贤君一家。记者在凉姜乡走访发现,成片的葡萄林看上去十分茂盛,但是,弯下腰仔细观看,就会发现叶子后面尽是稀稀疏疏的葡萄梗,即使还挂有葡萄,多数已开裂或发霉,地里到处都有烂葡萄,散发出阵阵酸臭味。
市场价格要受影响
凉姜乡九里村水果协会会长张荣友说,近期连续一个多月的降雨给当地葡萄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葡萄受降水影响“患病”,大面积落果,减产已成定势。据他们统计,凉姜葡萄今年减产6000吨,果农损失上千万元,由此葡萄的市场销售价格肯定会受影响。
据悉,凉姜乡属于典型的浅丘地貌,两边山势平缓,中间有个水库。凉姜乡利用自身地理优势,从1988年起开始引种葡萄,经过24年的发展,如今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葡萄,已达到了8000多亩的种植规模,年产优质葡萄1.5万吨,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值达到3亿元,是宜宾乃至川南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
多举措对付降雨
九里村生基组何忠兴的葡萄林与杨贤君的葡萄园相邻,但何家的葡萄地里铺了一层塑料薄膜,雨水可以直接从薄膜上流进排水沟。同时,何忠兴提前对葡萄进行套袋处理,不让生长期的果实长期暴露在雨水下,从内避免了水份过剩,使得果实免遭雨水淋泡。这让何忠兴的葡萄成为凉姜沟长势最好的葡萄之一。
对此,杨贤君说,铺地膜、套果袋的办法虽然可以缓解雨水对葡萄的影响,但是工作量太大,种植面积小的可以实施,大面积不行,大多数果农只能“靠天吃饭”,期盼天气转晴。
凉姜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王伦学说,凉姜乡拟从明年开始,在九里村推广大棚种植示范园,让果农看到避雨大棚对葡萄生长带来的巨大好处,预防类似的自然灾害给果农带来更大损失。
宜宾市园艺站负责人称,连续阴雨的恶劣天气确实造成伏淡季水果光照明显不足,品质有所下降,产前落果现象明显增加。尤其对葡萄影响很大,可造成霜霉病等病害,建议果农关注天气信息,及时调整技术措施以减少损失。(完)李美琪
编辑:马庆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