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11-04-13
2010年以来,泸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有关“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的文件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投、建、管”三位一体的小农水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突出农民受益主体、出资出劳主体和建设管理监督主体,在项目实施前制定了“明确主体,一事一议,精心规划,尊重民意”等六大措施,全面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目前项目整体推进顺利,质量形象好。主要做法如下。
一、明确主体,一事一议
根据“民办公助”的建设管理的要求,把项目实施主体明确为项目村、社及农户是实施主体,具体负责工程招标、施工协调、质量监督等具体实施管理工作,较好地调动和发挥了群众兴办水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项目决策民意含金量更高、管理更富实效。一是尊重民意竞争定项。由项目村结合本村实际,自主地向项目镇申报、项目镇向县政府申报,然后由项目镇组织,县水务、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参与,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参加竞争,最后根据各村的水利基础条件、农民办水利的积极性、能否集中成片等条件确定项目村。二是民主决策确定方案。由县水务局及项目镇相关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形成项目设计方案,通过村民代表进行“一事一议”进行决策,选择节约投资、技术可行的经济合理方案。三是因地制宜落实建设方式。根据各项目镇各自的实际情况,由项目村组织、县主管部门和项目镇协助,项目村自行采取合适的招标、施工组织等建设方式,避免了“一刀切”。
二、精心规划、尊重民意
泸县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安排在天兴、牛滩、玄滩、石桥、毗卢5个镇实施,工程总投资3526.25万元。该项目新建和整治渠道184.78千米,整治山坪塘85口,改造泵站31处,新建蓄水池42口。2010年重点县项目在申报环节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确定小农水工程的建设地点、主要内容和型式,把工程建在受益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将蓄水池、山坪塘等工程交给农户和用水户协会自行建设;渠系、泵站等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的工程采取简易招标,由项目村民主抉择选择施工队伍的方式实施。
三、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财政、水务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建设领导组,切实加强对“小农水”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项目镇相应成立了精干、高效的办事机构,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落实党政领导负责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镇或村干部负责具体协调。县水务局认真履行主管部门监管职能,加强对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搞好施工技术指导和服务,实行定点、定人的项目县级业务主管联系制度。建立完善目标考核制度,县政府与项目镇、项目镇与村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和落实工作责任。
四、严格督查,保障质量
县政府成立了以纪检监察部门为主体的督查组,从前期工作开始就开展全过程监督,做到早介入、早督查,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人员安全。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的规定,切实抓好各项管理考核工作,建立起完整的组织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把工程建设质量好坏作为考核的重中之重,各参建单位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督导,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把机构健全与否、责任落实是否到位等相关内容作为对项目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施工单位针对施工进度落实相应措施,在确保“完得成”的基础上,自加压力,确保工程进度快、质量好。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泸县“小农水”项目来之不易的,项目镇党委、政府从各方面大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多次召开项目镇干部职工专题会,明确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进一步加强群众参与“小农水”项目建设的主体意识。大力做好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编印《泸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简报》等方式,宣传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通报工程质量、进度等,发挥群众参与重点县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完善机制,彰显效益
把“产权落实,水量分配,维修养护”等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前提,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小农水”工程的建后管护机制,确保工程项目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对小型水源工程明确工程所有产权,由镇政府颁布发产权证,独户(或联户)的工程产以归农户(或联户)所有,村组集体或用水户协会组织的归村组集体或用水户协会组织所有,由产权人(或集体组织)负责工程的维护管理、用水管理事务。
管理经费一是镇财政筹资,解决协会主要领导班子的人员经费,二是协会辖区小型水利工程承包经营费中提取10%经费作为协会工作经费,三是征收水费,作为工程维修费。协会的财务支出实行政务公开,接受会员监督。协会将水费征收,受益权限,工程管理落实到人头上,采取有钱投资,无钱投劳互补解决,以此保障工程维修和协会的正常运作。
泸县通过“小农水”项目建设,全面对项目区进行渠道配套与整治、山坪塘整治、泵站改造和蓄水池新建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措施,大力推广水利节水技术和措施,节约用水,全县小农水项目新增有效灌面2.92万亩,增补灌面120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40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470万元,新增节水能力270万方,新增供水能力295万方,灌溉保证率从0.5提高到0.75。减少水费支出,有效促进了泸县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的长效机制,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对巩固完善泸县农村承包经营机制,实施“工业强县、劳畜富民”战略,依靠科技推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金融驱动、县镇互动,发展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地方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撑起了水利富民强县这块蓝天。(完)泸县水务局 陈乾才 唐国帮
编辑:马庆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