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12-04
“纵横削竹取精华,嫩黄雅致媲象牙;应物传神精雕琢,胜如琥珀雅俗夸”
诗中描述的就是和青田石雕、东阳木雕齐名的翻簧竹雕。
翻簧竹雕因其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产品色泽光润类似象牙,堪称一绝;但又因其制作工艺工序繁复,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遭遇发展“瓶颈”,不但产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传承近300年的制作技艺也后继乏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自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勇18岁便师从浙江黄岩翻簧艺术大师顾启望,潜心专研20余年,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能独立完成全套翻簧竹雕工艺艺人,一年前他回到了家乡自贡,打算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以竹为纸以刀为笔
大安区桃花山上的一处农家小院,天刚蒙蒙亮,曾勇简单洗漱后便端坐在桌前开始“作画”。
“这就是翻簧竹雕。”曾勇扬了扬手里一块一尺见方的板子,上面已经刻好了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以及人物的大体轮廓,他告诉记者作品为唐玄宗及其爱妃杨贵妃出行,进度大约完成了一半,还需半个多月方才完工。
雕刻只是翻簧竹雕最后一项工艺,制作簧板更是费时费力,需半年以上。“簧”指毛竹锯成竹筒再去节去青后,剩下的薄薄一层竹筒内壁。曾勇说,冬至前后是一年当中选择竹子的最佳时机(此时竹子的水分最少),挑生长3到5年没有蛀虫、烂疤,病变,“身材匀称”的毛竹刨至只剩两毫米厚的竹簧内壁,经过煮、晒、压平等多道程序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或竹片上,经磨光形成簧板用于雕刻。
“有人形容在竹簧上雕刻精细处如走丝,粗犷处似劈斧。”曾勇解释翻簧竹雕为薄衣浮雕,越薄越雅,同时也需要更高的工艺,因竹簧质地硬脆,容易拉丝开豁,在不足一毫米厚的竹簧表面运刀要求制作者刀法娴熟,运刀自如,往往需要10年以上才能出师,20年以上才能出作品。
农家少年他乡学艺
“其实他学习成绩蛮好……怪就怪当时家里条件不好。”父亲曾长久至今仍然对儿子初中毕业便随自己外出务工感到愧疚不已,停顿片刻后又接了一句:“幸好有个老板看上了他,教他画画。”
1998年16岁的曾勇随父亲来到浙江黄岩一家工艺品厂,从小就喜欢画画的他很快就掌握了油漆绘画技巧,不但当上了“小头目”,工资也超过了在厂里当画工和雕刻工的父亲。在黄岩当地大大小小的工艺品厂遍地开花,如果当时没有遇上翻簧艺术大师顾启望,再干一两年曾勇有可能和父亲一起联手开一家作坊,然后慢慢将生意做大,当一个“老板”而不是艺术家。
用曾勇自己的话说“可能是上天注定”,他来到黄岩的第二年就遇上了到工艺品厂洽谈业务的顾启望,大师看中了少年天资聪明和勤奋好学,少年则被翻簧竹雕精巧的作品、繁复的工艺深深吸引,于是就和这门传统工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通往艺术的道路却异常艰辛,曾勇从上山选毛竹、去竹肉、取竹簧学起,经过蒸煮、浸泡、晾晒、上胶、刨平、压制定型、打磨等十多道工序,工作繁重而枯燥,极度考验少年耐心。有一次曾勇操作电钻时,不小心削中了自己的手指,露出森森白骨,但他仍然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勤学苦练掌握了全部工艺流程。
和行内普遍说法“十年以上出师,二十年以上出作品”不同,曾勇学艺不过数年就开始在业内崭露头角,不断在各种博览会及比赛当中获奖:
其中翻簧四折台屏《四大美女》荣获了“2007中国(广州)国际竹藤产业贸易博览会暨国际网展会——中国竹工艺精品”优秀奖;2008年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其创作的翻簧挂屏作品《洛神赋图》和《憨湘云醉卧芍药茵》分别获得“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和优秀奖;翻簧挂屏《自相矛盾》在首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东雕杯”铜奖,并获第三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作品《晴雯补裘》参加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技艺、传统美术雕携塑作类青年作品评选系列活动荣获银奖。
最新消息是,目前正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上,曾勇和顾启望师徒二人合作完成的翻簧作品《龙凤呈祥八角博古盒》,从全国各地选送的上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回归乡里意在传承
“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曾勇表示,做作品时大都枯燥单一,但因为热爱这一门艺术,也就乐在其中了,尤其是作品成功那一刻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让人流连忘返。
2022年春,曾勇带着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包裹回到了家乡自贡,回来的理由很简单,他说:“别人外出挣了些钱回来娶媳妇买房,我钱没挣多少但给家乡带来了一门艺术,并且会这门艺术的全国也没多少个。”
曾勇表示,由于翻簧竹雕制作工艺工序繁复,成本居高不下(以一把最为常见的团扇为例,仅簧板的成本就在400元上下),近年来遭遇到了发展“瓶颈”, 导致这项传承近300年的制作技艺后继乏人,目前全国能独立完成全套工艺者不过寥寥数人。
“可能是就专研得越深,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越重。”曾勇表示。据他所知,在浙江黄岩,如今仍然坚持创作的除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岩翻簧竹雕代表性传承人罗启松父子外,就只有他们师徒三人(包括曾勇的师弟、在当地享有盛誉的黄岩翻簧竹雕技艺传承人吕志贤)了。
“其实我只需要一张桌子(供雕刻)就够了,在浙江在自贡都一样。”曾勇称,自己的订单主要来自老客户,在网上接单、制作完成后邮寄发货。据了解,曾勇设在川南皮革城、由相关部门免费提供的工作室已经基本布置完毕,他打算搬过去后继续把这项技艺展示和传承下去。
民间工艺如何开枝散叶
“第一次见到他,(他)手里拿个竹筒筒,我还以为是装茶叶的呢!”自贡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赵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交谈自己很快就被翻簧竹雕技艺本身和对方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打动,协会不但吸收曾勇为会员,还积极出面协调其子女上学以及联系工作室,他本人甚至还在自己的朋友当中帮忙推销其作品。
赵应告诉记者,协会下一步打算将翻簧竹雕纳入协会组织的“民间工艺进校园”活动中来,一来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更多的民间传统工艺,二来也能为参加活动的手工艺人带来一定的收入。赵应表示民间工艺要得到持续发展,就必须开拓市场,拓宽销路。
据了解,我市不少民间工艺品不但在业内享有盛誉,在广阔的市场上也能够大展拳脚。
其中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蜀中名扇”的自贡龚扇,订单就排到了明年。曾登上央视元宵晚会的“胡氏花灯”近年来不但为自贡彩灯产业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熟练工人,其开在彩灯公园后山坡的胡氏花灯文化园每天迎接络绎不断的游客,还先后在富顺县赵化镇和沿滩区仙市镇,分别成立了培训和加工生产基地,极大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来源:自贡网)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