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4-26
前几天,阳阳(化名)家人带着他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复查,得到医生“一切正常”的回复,难掩内心激动。看着眼前可爱的阳阳,谁能想到,这个出生仅两天便突发胃穿孔的早产宝宝,不久前还在生死线上挣扎。
不足3斤早产儿胃穿孔,医生1小时紧急“补胃”
2月21日,胎龄仅33周的阳阳没等到足月,便迫不及待从妈妈肚子里出来探索世界。
2月23日,当全家人还沉浸在阳阳平安出生的喜悦中时,却发现他有些不对劲:腹部鼓成“小皮球”,身体还有些发红。全家人慌了神。在医生的建议下,阳阳佩戴有创呼吸机转院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场多学科会诊紧急展开,主题只有一个:为阳阳制定最佳手术方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负责人熊耕介绍,正常情况下,腹腔除了胃肠道内有气体,其他地方一般没有游离气体。根据阳阳的症状与检查结果,熊耕发现阳阳膈下有大量游离气体,可以初步判断是胃穿孔。
“患儿是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引起的胃穿孔,胃黏膜破损直径2厘米左右。倘若胃穿孔不及时手术,可导致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熊耕说,手术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修补”胃壁“漏洞”,“缝合”正常胃壁肌层。
相较于正常新生儿,早产的阳阳体重不足3斤,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时间必须尽量缩短,以防长时间麻醉患儿身体承受不住;患儿只有‘巴掌大’,胃壁薄,对医生技术要求高,动作必须轻柔,否则可能增加胃壁破损风险。”
作为手术主刀医生,熊耕与团队打起十二分精神仔细为阳阳“补胃”。1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但阳阳还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
连闯难关增重两斤,“巴掌宝宝”历险34天出院
从手术室转入新生儿科病房后,等待阳阳的是一道又一道难关。
最让阳阳的管床医生张晗感到棘手的是,阳阳自主呼吸能力比较弱,前期主要依靠呼吸机供给氧气,且一开始阳阳不会自主吮吸进食,主要靠胃管输送营养物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医护人员轮番为阳阳按摩口颈部,刺激其进食功能发育。
“术后一周左右,阳阳可以适当进行母乳喂养,但他有些‘犯懒’,喂45毫升奶需要2个多小时。”张晗说,阳阳在闯呼吸关、营养关的同时,还需要跨过感染关、体重关等,“早产儿抵抗力弱,能否顺利跨过感染关是宝宝生存的关键。一旦感染,便可能导致脓毒血症、脑膜炎,甚至休克、死亡。”
在阳阳住院的1个多月里,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对其提供了全方位的生命支持,24小时寸步不离,观察其恢复状况。3月28日,阳阳出院时,各项身体指征已恢复正常,体重从1270克增至2150克左右,只需十多分钟便可以完成一次喂奶。
“我们还完成了一个重任:教会宝宝的父母学会科学喂养、护理技巧,让宝宝出院后也能健康成长。”张晗说。
新生儿胃穿孔与成人有异,前者多是由于胃壁肌层先天性发育缺损、胃壁局部缺血、胃内压增高等因素所致,后者多是胃炎、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引发。
熊耕提醒,新生儿胃穿孔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一旦发现患儿腹胀进行性加重、呕吐、拒奶等,请立即送医,越早手术治疗效果越好。
医生简介
熊耕
小儿外科副主任
小儿外科住培基地教学主任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维克森林再生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四川省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儿童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母胎医学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医师分会委员。
从事儿童外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对儿童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症及疑难病例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尤其擅长儿童外生殖器异常、隐睾、尿道下裂、肾积水、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性发育异常等儿童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治,兼任小儿泌尿外科专业组组长。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发育畸形及干细胞、再生医学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其中以尿源干细胞为重点,率先开展儿童尿源干细胞相关研究,并与重庆医科大学儿研所及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合作交流,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5年发表专业论著1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5项。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卫国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