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长江泸州段2025年度水上交通综合应急演练 | 多科联动护安澜 科技赋能筑防线

资讯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4-3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4月29日,泸州市航务管理局联合泸州港区海事处、长航公安泸州派出所、长江江阳航道处、泸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等多家单位,在长江泸州段弥陀水域开展2025年度水上交通综合应急演练。

此次演练模拟多险情叠加场景,全方位检验水上应急处置能力,十余艘船舶、80余名参演人员共同参与,打造了一场实战化、科技化的水上安全“保卫战”。

001_副本.jpg

模拟实战场景,筑牢应急处置“全链条”

演练以“弥陀号”与“泸碧水1号”碰撞为起点,串联四大核心科目,构建“事故发生—应急响应—协同处置—险情解除”完整链条。

人命救助争分夺秒:船舶碰撞导致1名乘客落水,“海巡12273”立即启动水陆联动机制,调派“川海巡287”前往施救。泸州港区海事处的智能遥控救生圈快速抵达落水点,配合救援船成功救起落水人员,120急救医护人员同步开展心肺复苏,展现“水上+陆地”无缝衔接的高效救援体系。

002_副本.jpg

消防救援精准出击:“弥陀号”机舱起火后,“长江巡警3013”“航道02116”迅速抵达,利用水炮压制火势;无人机升空实时监测火情,为指挥中心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仅数分钟,火势被扑灭,火场清理同步展开,杜绝复燃风险。

船舶失控科学处置:火灾致“弥陀号”机电设备损毁、失去动力,“救助6号”紧急驰援,通过专业拖带技术将失控船舶拖至安全水域,避免因漂流引发次生事故。

船舶溢油环保优先:发现油污泄漏后,“川海巡135”“川交巡210”迅速铺设围油栏,“川海巡287”回收吸油毡,无人机全程监测油污扩散情况。最终,江面污染被彻底清除,实现“零新增油污带”目标,守护长江水域生态安全。

科技赋能+协同作战,彰显应急“硬实力”

此次演练亮点纷呈,既展现“智慧海事”科技成果,亦凸显多部门联动效能。

003_副本.jpg

装备升级提效:智能遥控救生圈、无人机、数字航道系统等高科技设备投入使用,实现“空中监测、水面搜救、陆地医疗”立体化应急网络目标,大幅缩短响应时间。

跨域协同破题:泸州市航务管理局统筹协调海事、公安、航道、执法、医疗等8家单位,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接警—研判—调度—处置”全流程同步,彰显“党建联盟+红色舵盘”建设成果。

贴近实战创新:采用“多科目穿插”演练模式,模拟真实事故中险情连锁反应,检验各单位在复杂环境下的应急处置逻辑,避免“单科目孤立演练”的局限性,提升实战贴合度。

以练促战强根基,守护长江“生命线”

演练结束后,现场指挥长指出,此次演练“流程规范、协同紧密、处置高效”,全面检验了《泸州市长江干线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科学性,展现了泸州水上应急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过硬素质。下一步,各单位将针对演练中发现的细节问题,优化预案、强化培训,持续提升“应急决策、指挥协调、快速反应、综合处置”四大能力。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水运节点,泸州始终将水上安全与生态保护视为“生命线”。此次演练不仅是一次实战检验,更是一堂生动的安全公开课——从智能设备的“硬核”支撑到多部门的“柔性”协同,泸州正以科技赋能、以联动破题,为长江航运安全和流域生态筑牢“双保险”。未来,泸州市航务管理局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平安渡运”民生工程,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泸州交通)

编辑:卫国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