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5-16
一顿便餐,一次理发,一件衣服,一袋水果……每一家用心经营的“小店”都给这座城市带来满满的烟火气,每一家暖意流动的“小店”都承载着街坊四邻的独特记忆。它们散布街头巷尾,看似不起眼却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味添香,是经济的“毛细血管”。透过它们,既能嗅到人间烟火,还能感知经济晴雨,甚至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温情与活力。
近年来,受到线上消费的冲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店主们喜忧参半。有的纠结困惑,去留无措;有的坚守初心,破局重生;有的寻求强大,多元发展。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收获希望和生存的同时,在担心什么焦虑什么?自贡网特别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嗨!小店》探访那些小店背后的故事。
每次看到丈夫提着菜走过人行道的背影,邱钰鼻子会酸,家庭、生活、梦想全部浓缩进了她的“麻麻抄手”小店。小店寄托了邱钰的一点小心愿,期望带着家的味道一直开下去。
店铺门口
从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备受打击,再到现在的坚持,她明白了两点:
第一,开店做生意比想象中要难,哪怕是小本买卖;
第二,生活中永远有些东西值得等待。
打工人为爱返乡
4月7日下午,记者第一次看到在店里擦拭桌椅的邱钰,看到来人,她热情招呼,向记者讲述她的小店故事。
邱钰今年46岁,土生土长的自贡人,之前近10年的时间一直在浙江做工地食堂生意。
经营工地食堂是个起早贪黑的活,每天凌晨三点,邱钰就蹬上三轮车,去菜市场买菜,一直要忙碌到晚上才能收工。最令她难忘的是一次大雨天,路面打滑,车辆侧翻把她甩出去10多米,所幸只是受了点轻伤。
在浙江时经营的工地食堂
辛苦的付出伴随着回报,一年30万的纯收入就是证明。
但随着儿子面临中考,父母也到了需要照顾的年纪,邱钰和丈夫商量后决心回到自贡。
今年年初,一家三口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回到自贡,没有了起早贪黑地忙碌,两口子过起了悠闲的假期。很快,轻松愉悦的心情就被无所事事的焦虑所取代。
邱钰觉得还是得找份活干。
干净整洁的店铺环境
现实比想象更难
思来想去,邱钰瞄准了老本行——餐饮。
说干就干,经过短期的筹备,带着信心和期许,今年3月,邱钰的麻麻抄手店在通达明珠小区外面的商铺街区正式开张。
凭借着之前经营工地食堂的经历,邱钰觉得开间小店问题不大。可现实很快把她浇了个透心凉。
招牌麻麻抄手
开业一个月,邱钰盘点账目时发现,周末的时候生意好一些,每天能有七八百元营收,平常时候每天营收在五六百元,除开所有的门店开销,几乎没有任何利润。这让邱钰备受打击。
抄手店主打面食,属于大众消费,但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激烈。“自贡的面馆,味道都不差。”邱钰觉得自己还是过于乐观,开小店所面临的困难比想象中更难。
第一次在城区开餐饮店,她感受到了人流量对于生意的重要性。当初为了省下点租金,邱钰选择了这条街中间地段的店铺,每个月6000元租金。
还没到一个月,她就后悔了。
离小店上方不足30米,又开了一家餐饮店,不但有面食,还有烧菜炒菜,请了厨师和服务员。
“本来位置就不算好,现在客流量还被‘截胡’。”面对餐饮竞争激烈的现状,邱钰由衷感慨,“难做,真的挺难做的。”
5月11日,邱钰告诉记者,如今,麻麻抄手店的右手边马上又要开一家饺子店。
面对竞争和压力,邱钰总结了开店心得——自贡餐饮太内卷。
特色脆皮抄手
妈妈的麻麻抄手
坚持一年。这是邱钰给自己定的最低目标。
“朋友们都叫我坚持下去。”坚持,成了邱钰说得最多的词。尽管目前小店经营没多大起色,但邱钰也有所收获。
陪儿子的时间多了,一家三口的关系更加亲近。随时能与70多岁的老母亲见面,这份踏实之前在外地不曾有过。
邱姐正在炸抄手
让邱钰感到欣慰的,还有小店里每天都能看到的回头客。
有一天,一个常来店里吃饭的小伙子结账后回头对邱钰说:“姐,你一定要(把店)开下去!”生活里点点滴滴的美好让小店的困顿不再那么难熬。
邱钰也在不断进行各种尝试,除了在面食上下功夫,她对做豆花蘸水显得颇有信心,现在,“邱姐豆花饭”也排上了备选菜单。
“我会继续做这一行,哪怕这个店开不下去了,我也会换个地方继续开下去,继续做餐饮。”
编辑手记:
小店,看似不起眼,却又无比坚强。近年来,一家家小店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在自我提升和坚守中迎来了春暖花开。小店故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如果你是小店经营者,欢迎与我们联系,分享你的小店故事。烟火如常,却来之不易,让我们共同守护。
栏目热线:18708371173、13890092861
(来源:自贡网 记者:张驰 见习记者:张美琪)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