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非要请泸州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

万象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11-20

非要请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图1)

戳图片,看视频

“请你们吃饭也不吃,

我们实在是想表示谢意......”

来自上海的刘阿姨和陈阿姨是退休医生和护士,

也是一对好闺蜜。

在泸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半个月后,

她们说这里“像家一样”。

“到了这里就像家一样”

非要请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图2)

不久前,患者刘阿姨和闺蜜陈阿姨从上海一起来到陈阿姨的老家泸州游玩。出发前就感到身体不适的刘阿姨到了泸州后眩晕症状愈发明显,就在陈阿姨的陪伴下住进了泸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谈到这次的住院经历,两位阿姨都说“到了这里就像到家了一样”。

定期核酸检测、人脸识别进入病区等各项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让她们安心,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让她们放心,医护人员对患者细致入微的关爱更让她们暖心。

“这里的医生、护士都是一流的。治疗方案好,效果也很好。”同样身为医生的刘阿姨对泸州市人民医院赞誉有加。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入院后,神经内科抽丝剥茧查找病因,制定了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她入院之前走路都走不了、眼睛都睁不开,现在药到病除,昨天晚上就跳了广场舞。”陈阿姨看到闺蜜刘阿姨病情好转开心不已。

非要请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图3)

刘阿姨眩晕严重,睡眠也不好,因此时常有焦虑情绪。而在神经内科,像她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科室里老年患者居多,且多为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因此,神经内科医生在每天例行查房时会格外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

如果发现患者情绪异常,会请心理医生前来会诊,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量表评估和干预治疗,同时医护人员也会花时间陪患者聊天,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主任、护士长每天都会来病房关心患者,医生、护士们也都特别体贴。给我很大的心里安慰。”刘阿姨说。

非要请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图4)

非要请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图5)

非要请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图6)

非要请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图7)

神经内科收到的部分感谢信和锦旗

在神经内科,一件件暖心的小举措已经植入了大家的行为举止中,成为了科室不成文的传统。

科室里往往都是老人住院、老伴陪护,因此在交代手续办理和注意事项时,医护人员总是不厌其烦的“多说一句、多说几遍”,避免患者和家属跑冤枉路。

称呼也有讲究,医护人员从不直呼患者名字,而是亲切地喊“叔叔阿姨、婆婆爷爷”;为了方便患者记忆,护士们也有自己的昵称——“霞霞妹妹、小殷妹妹...”。

科室还印制了主任、护士长、医生们的名片,不仅在住院时方便联系,回家后患者也能方便咨询,将疾病治疗延续到了出院以后。

眼看着病情好转即将出院,刘阿姨和陈阿姨总想着要感谢这段时间照顾她们的医护人员,非要请大家吃饭。在几次被婉拒之后,她们制作了两面锦旗,一面送给医院,一面送给神经内科医护人员。

非要请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图8)

跨越十年的“缘分”  

非要请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图9)

刘阿姨说,她和市人医的“缘分”其实从10年前就开始了。

当年,刘阿姨来泸州旅游时因感冒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就住进了泸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10年前来住院时人医就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我身体不太好,这次来又生病了,我就指名非人医不住。”

非要请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图10)

刘阿姨说,10年前就觉得这家医院院风好,医护人员都把自己一个外地人当成了亲人。因为对市人医留下了特别好的印象,这次生病住院自己也一定要来人医。

“十年前(老院区)地方是比较紧一点,新院区真的不错。文化长廊、文化建设做得好。”陈阿姨说。

两位阿姨都认为,泸州市人民医院沙茜院区环境条件比以前的老院区条件好了很多,但不变的,还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爱心,以及对于疾病治疗的认真和负责。

非要请医护吃饭的上海阿姨,又送来了这个……(图11)

刘阿姨说,她衷心感谢医护人员们的照料,她也很喜欢泸州这座城市。病愈出院,两位阿姨的心情渐好。“我们接下来准备去张坝桂圆林和其他景点转转。”陈阿姨笑着说。(来源:泸州市人民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