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

文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1-03-07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1)

在大安区杨家冲上凤岭一大片居民区的环抱中,有4架天车傲然独立。它们构成了世界上唯一现存盐井和天车最密集的区域,成为追忆千年盐都天车林立、盐井遍布盛景的一处遗存地。这里就是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4口盐井组成的吉成井盐作坊遗址。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2)

2020年12月底,吉成井盐作坊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四川省工业遗产项目,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集到了这个有些陌生的地方。

见证盐业辉煌 古盐场成“活化石

2月18日清晨,在吉成井盐作坊遗址内,工人们开始了新一天的施工。这里正在进行吉成井盐作坊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新建的遗址公园大门、围墙、游步道、游客中心等,已按期进入收尾阶段,为这片历经沧桑、沉寂多年的老盐场带来新的气息。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3)

“没想到这里还能保存下来,进行保护开发,真的很难得,我太高兴了!”73岁的余满江望着这片曾经工作过的老盐场,心情激动,他曾担任大安盐厂最后一任管理吉成井厂区的车间主任,经历了吉成井衰落废止的艰难岁月。

穿过景区大门和小广场,记者和余满江沿着青沙石新铺就的游步道,聊起了吉成井的前世今生。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4)

吉成井盐作坊遗址是一处清代盐业生产现场,兴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这一时期,正是自贡地区盐业步入兴盛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建都天京(今南京),控制了长江中下游一带,淮盐不能西运,湘鄂人民苦于淡食,于是清政府准许川盐济楚。这给四川盐业以广阔的市场,自贡井盐业则以精湛的技术和丰富资源一跃成为四川最大的盐场。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5)

就是在这一时期,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4口盐井,从1867年到1913年,经过数十年的时间陆续开钻、完钻、投产。又经历近百年的沧桑兴衰,直到2001年正式停产,彻底退出了井盐生产的历史舞台。

“吉成井盐作坊遗址是自贡盐场第一次川盐济楚的‘活化石’,是自贡盐业最辉煌、最鼎盛时期一个见证,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程龙刚道出其独特价值。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6)

抢救性保护 留住盐都的根与魂

跟随余满江老人穿过青砖灰瓦的风雨长廊,我们走进空旷的灶房,看到一口口闲置的盐锅锈迹斑斑。“我1993年到这里的时候,还有8口平锅在烧盐,日产盐2.5吨,产量已经比较小了。”余满江叹息道,“当时一百二三十名工人就围绕着这点盐生活,实在困难,工艺也落后,最后就停产了。”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7)

出了灶房,余满江带着我们分别走向4架天车。经历百年风雨的天车岿然屹立,但当我们走进天车下的碓房里,发现井口都已被封堵废弃。“这4口井都产卤又产气,为了防止天然气泄漏,停产后都进行了封堵。”余满江随后又带我们走向旁边不远处的机房,“当年这里这里可是整天机器声轰鸣呀,这4口井都是靠这一台机子轮番提卤。”如今,在不同时期先后被淘汰的牛力推卤大车和机器提卤站卷扬机在这里安静并立,仿佛默默诉说着自贡盐业曾经的繁荣。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8)

在自贡两千多年的井盐生产历史上,共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19世纪到20世纪是自贡井盐生产的鼎盛时期,当时的自贡到处天车林立,雾气蒸腾,场面蔚为壮观。20世纪50年代,自贡地区保存完整的盐井有1000多口,天车也有上千座。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方面由于卤水的减少,另一方面效率更高的机械抽取方式逐渐替代天车汲卤,上千座天车先后在盐都大地上消失。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9)

2001年,由于工艺落后,加上国家出台了关于停止小灶盐生产的相关规定,隶属大安盐厂的吉成井被盐政部门明令停产。2003年,大安制盐分公司劳动服务公司为了筹措改制资金,决定转让位于大安区杨家冲上凤岭的25.38亩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而吉成井天车群正在这块地上。一旦转让开发房地产,4座天车和盐锅灶房将不复存在。

为此,自贡市专门组织规划局、文化局和文物专家召开会议,论证是否保护吉成井天车群。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自贡像吉成井天车群这样保存集中、规模较大的天车群已绝无仅有,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盐文化旅游资源,必须保留。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10)

然而,保留吉成井天车群却面临着实际问题。大安制盐分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经济十分困难,为了实施改制,不得不采用转让土地的方式获取改制资金。同时,吉成井天车群维修费用不小。据测算,修复吉成井天车群及烧盐设施、灶房等工程费用约需224万元,每年正常维修费用在60万元左右,企业难以负担。

面对两难境地,吉成井天车群何去何从?2003年4月13日,市政府常务会议最终决定:对吉成井盐作坊遗址进行保护,对吉成井土地依法进行评估,作价158万元,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遗址暂交市文化局负责管理。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11)

再现当年盛景 打造盐文化公园

吉成井天车群得以保留,值得庆幸。但更大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和利用?2006年,自贡市按照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决定将吉成井盐作坊遗址交由市文化局负责管理,具体保护管理工作由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实施,对遗址内留存下来的天车及盐业生产附属设施进行抢救性维修,保护经费由市财政局列入专项经费安排。

自此,吉成井盐作坊遗址逐渐得以擦去历史的浮尘,露出百年沧桑下的斑驳面貌。程龙刚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03年进入吉成井盐作坊遗址进行勘察时候的情景:天车上爬满了野生藤蔓,完全看不清木结构,天车风篾丝、风篾桩腐蚀严重,厂房破旧、杂草丛生,不少房屋倒塌,瓦片脱落。

自贡吉成井 拭去浮尘迈向“重生”(图12)

“真的可以说是废墟一片,太让人心疼了!”在惋惜之余,程龙刚和专家们也感到欣慰:“这里保留的4口盐井都是超过百年、超过千米的深井,4架天车依然屹立,还保存有碓房、灶房、储卤池、机车房、盐仓等附属盐业生产设施,是自贡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工业文化遗产。”

2006年,自贡市文化局在接管吉成井遗址后,立即委托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编制了维修保护方案。2007年,《吉成井盐业文化遗址规划保护方案》出炉,根据方案,吉成井盐业文化遗址将分期实施修复工程,恢复古盐场传统的捣碓、采卤、天然气采输、制锅巴盐等生产场景,重现当年盐业生产盛况。

保护开发之路就此开启。2008年4月,自贡市组织全市仅剩的13名天车“修护师”——辊工,对吉成井4架天车进行抢救性维修。杂草藤蔓被清除,锈蚀的风蔑丝被更换,为了保持天车木构件质地不变,采用大量杉木、槠木、柏木、樟木等进行维修,4架天车得以展示“真容”。

多年来,吉成井盐作坊遗址保护工作从未停歇,一系列维修保护工程项目陆续实施。2009年,吉成井盐作坊遗址成功申报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与环境治理项目”。2013年,吉成井盐作坊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盐业核心园区。吉成井盐作坊遗址先后实施了井盐矿业遗址保护与环境治理、天车群维修、土壤改良和绿化、屋面排危抢修等工程,以及在建中的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和2021年即将实施的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工程等项目,累计投入中央、省资金约2490万元。

如今,吉成井盐文化遗址按照自贡盐文化园区建设规划,借列入四川省工业遗产项目的契机,正进一步加强保护管理,探索利用发展新模式。“吉成井盐文化遗址将打造成为中国井盐文化遗址公园,恢复传统井盐生产过程,进行采卤、输卤、制盐的活态传承,展示自贡井盐生产发展史。”程龙刚说,“通过打造这一以盐业历史、井盐科技、地方民俗文化为特征的文旅综合体项目,希望为自贡历史文化名城再添新名片。”(来源:自贡网)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