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奇了怪】38天!每天中午1点,准时头痛

百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17

3月的一个中午,71岁的陈大爷正准备喝杯茶歇歇,左侧头顶突然像被电击般刺痛,疼痛像潮水般迅速蔓延到后枕部,太阳穴突突直跳。他赶紧扶住桌子,手按在后脑勺上直冒冷汗……

这样的“定时炸弹”每天中午1点准时“爆炸”,已经持续了38天。从最初的阵发性跳痛到后来的持续性灼烧感,陈大爷整夜整夜地辗转难眠,短短一个月瘦了5公斤,连最爱的象棋也没法下了。

1.gif

时间回到前年夏天,陈大爷后枕部突然冒出一片红疙瘩,很快变成亮晶晶的水疱,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过两周抗病毒治疗,水疱渐渐结痂,他以为万事大吉了,没想到三个月后的一个深夜,后枕部突然传来针刺般的疼痛。起初吃片止痛药还能挺过去,后来药效越来越短,剂量越吃越大。近两年间,他跑遍了周边医院,中药热敷让脖子烫出了红印,针灸时后颈密密麻麻布满银针,甚至做了脉冲射频治疗,可疼痛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每次缓解几个月就卷土重来,最近一次发作时,连梳头碰到头发都疼得哆嗦。

在子女的坚持下,陈大爷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疼痛科。李群博士仔细检查发现,陈大爷后枕部皮肤触觉异常敏感,轻轻一划就像被火燎,结合长期病史,确诊为枕神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这种病是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长期潜伏在神经节里,发作时不仅侵蚀皮肤,更会破坏神经纤维,让神经像短路的电线般异常放电,形成顽固的疼痛信号。

2.jpg

考虑到陈大爷病程长、传统治疗效果差,经疼痛科主任刘庆教授、副主任张英教授,以及李群博士和徐力医生等经过讨论,决定采用外周神经电刺激术。外周神经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外周神经来干扰疼痛信号传递的技术。它通过植入一根细小的电极,直接作用于疼痛相关的神经,从而缓解疼痛。

手术当天,在彩超引导下,科室主任刘庆教授团队将一根比牙签还细的电极,精准植入到陈大爷枕神经附近。当刘庆打开体外的脉冲发生器,陈大爷突然愣住了:原本火烧火燎的后枕部,像敷了一层清凉的止痛贴,麻木感覆盖了疼痛区域,而手脚活动完全不受影响。

术后第一天,下午1点的闹钟响了,陈大爷紧张地屏住呼吸,预期中的剧痛没有到来,取而代之的是轻微的麻木感。护士每天根据他的感受调整参数,到第3天,他能自己下楼散步了;第7天,终于睡了一个整觉;第10天,医生关闭刺激器24小时,疼痛居然没再出现!当那根细细的电极被轻轻拔出时,陈大爷摸着后脑勺感叹:“五年了,终于不用数着时间等止痛药起效了。”

李群

副教授

医学博士

3.jpg

硕士生导师。从医近20年,擅长用微创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肩关节痛、粘连性肩关节炎、髋关节痛、膝关节痛、足踝痛、足跟痛、胸背痛、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蛇缠腰)、打嗝、失眠、高脂血症、面肌痉挛、面瘫、会阴部疼痛、癌症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脚麻木、手脚抽筋等。

李群提醒: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偏爱50岁以上人群,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高达30%。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1、疱疹消退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

2、疼痛部位出现触痛敏化(轻轻触碰就剧痛)

3、伴有灼烧感、电击样痛等异常感觉

怎样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72小时黄金治疗期:出现带状分布水疱或疼痛,立即就医,72小时内服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能降低50%后遗神经痛风险。

2、建议50+岁患者接种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保护效力超90%,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控制好基础病即可接种。

3、重视神经营养:急性期联合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帮助修复受损神经。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