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注意】现在起,海鲜真的要少吃了!

百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10-25

  每年10月23日前后,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025.png

  霜降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待到了秋意渐浓、寒气渐重之时的霜降时节,人的阳气与草木一样开始了由收转向了藏,此时中医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054.jpg

  冯文战

  副教授

  副主任中医师

  全科医学科·VIP病房·中医经典病房主任,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中医药诊治。

  城北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周六全天

  做到以下四“点”可帮助大家更好地渡过霜降节气。

  早点“睡”

  霜降时节,夜长昼短,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津,减少熬夜,才能更好地适应深秋时节。

  岀“点”汗

  即宜动又宜静,是秋季运动养生的时令特点,适当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度,岀汗过多,汗多泄气,有悖于秋冬时节阳气伏藏之道,此时选择散步、登高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更为合适。

  进“点”补

 一说到进补,大家往往想到"鲍参翅肚”结果往往造成体内湿热之气不化,进补要讲究科学,顺应时节,秋末时节,宜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如麦冬、沙参、百合、梨、萝卜等。

  霜降时节也是胃病的高发时节,脾胃为后天之后,易受寒邪倾斜,温胃散寒是最有效的防胃病复发的方法,此时宜多吃养胃暖胃的食物,如猴头菇、山药、南瓜、红糖等。

  此时节也可以多吃一些温补不燥的食物,如黑豆、芝麻、核桃、黄芪、三七等。

  但应少寒凉性质的食物的摄入,如海鲜、各种冷饮等,以免寒邪伤及脾胃,引发疾病。


  点“点”穴

  秋冬时节,胃病与呼吸道病高发,入秋后除了更加注意腹背部的保暖外,还可以通过穴位点按缓解和治疗疾病。

  天枢穴:腹中部,脐旁开2寸。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101.png

  风门穴:在背部,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107.png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月经不调、久不成孕、湿疹、腹胀、泄泻等。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115.png

  穴位除了可日常按压外,亦可用艾条悬灸5到10分钟。

中医经典病房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120.jpg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125.jpg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131.jpg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136.jpg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142.jpg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147.png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152.jpg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158.jpg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204.jpg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208.jpg

微信图片_20231025100213.png

  中医经典病房主攻病种:难治性发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难治性水肿。擅长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咳嗽、气喘、发热、头痛、胃脘痛、水肿、失眠等常见内科病症,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多系统复杂疾病、精神类疾病及心身医学疾病。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药内服、中药膏方、中药灌肠、中药熏洗、中药雾化、中药离子导入、针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热奄包、砭术疗法、烫熨疗法、火龙罐、盘龙督灸、中医药膳、中药茶包以及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中医药技术项目,内调外治,针药共用,防治结合,全方位、多途径促进疾病康复。

  联系电话:0830-2583162/2523335

  住院部地址:城北院区第二住院大楼20楼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