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12-16
岁末年初,体检密集期
大家拿着体检报告
是不是很懵?看不懂?
今天就来了解一个在体检报告上高频出现,
大家又不是很了解的词——腔梗灶
医学指导:放射影像科磁共振组副主任 宋震宇主治医师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做了头颅CT或MRI后,会在检查报告上看见一个词语——“腔梗灶”,它几乎成了中老年人的检查“标配”。
什么是腔梗灶呢?
腔梗灶在医学上的全称叫“腔隙性脑梗死”,简单来说就是大脑里非常细小的血管发生了堵塞所形成的病灶。
那堵塞的血管到底有多细呢?通常发生腔梗灶的血管直径只有100—200微米,大概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粗细。
那么所形成的腔梗灶又有多大呢?一般病灶的大小在0.2-15毫米,最大也就一颗米粒或黄豆大小。
大家看到这里就会想,腔梗灶这么小一点,对身体也没有影响,那就不用管它了?
错!
原因有两点:
1.腔梗灶虽不大,但如果发生在重要的区域,就会使患者出现肢体瘫痪、口角歪斜、失语或感觉异常等表现,这时候就需要立即就医。
2.导致腔梗灶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如果大脑发生了腔梗灶就需要去寻找病因并进行干预治疗。
如果对这些危险因素不进行干预,堵塞的小动脉就会越来越多,腔梗灶也会不断的变多、变大并逐渐融合,甚至连结成一大片,会造成大脑功能的减退,比如智力下降、痴呆、口齿不清、行动迟缓等等。
说了这么多腔梗灶的危害,那做什么检查可以判断自己有没有腔梗灶呢?
CT和磁共振(MRI)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影像检查设备,两者都可以用于颅脑疾病的影像检查,也都可以发现和检出大脑的腔梗灶。
MRI由于可以进行多参数成像和具有高软组织分辨力,对腔梗灶的发现和检出具有更高的价值。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