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7-20
近年来,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长征街社区义务宣讲红军故事的车盛寅、胡敬华两位老人先后荣获“中国好人”称号,成为太平镇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富有成效的一个缩影。
胡敬华入选中国好人榜
车盛寅入选中国好人榜
2018年,全国开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太平镇积极行动,成为古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下首批参与试点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作为泸州市文明镇,太平镇着眼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以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为核心载体,融合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全镇各村(社区)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多维文化共享阵地、多元志愿服务队伍和多彩文明实践活动。
截至目前,太平镇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11个,实践点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遍地开花;注册志愿者达1万余人,共计开展活动近260余场;红色基因传承志愿服务队、红色故事义务宣讲队、赤水河保护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规范有序、稳定长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良好态势。
红色基因传承实践站
太平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正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犹如和煦春风,让百姓心中那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打造多维文化共享阵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推进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阵地建设是关键一环。在古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框架下,太平镇全面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三级挂牌。
位于太平古镇上的红军书屋,就是太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重要阵地。走进书屋,除了摆放整齐的书籍外,笔者还看到不少游客和市民正在书屋读书。
红军书屋读书分享会
“进入全面小康,百姓对高品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需要为老百姓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共享文化空间。”太平镇文化干事刘中波说。
不仅是红军书屋,太平镇还将红色基因传承实践站下的四渡书局、各村(社区)的农家书屋、学校图书室等阅读空间全部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此为载体实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我们计划明年九龙村建设1个全天候开发图书室,继续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刘中波说。
太平渡陈列馆实践阵地
不仅是阅读空间,太平镇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陈列馆、机要馆、好人馆、科普基地、非遗传习所等老百姓身边的活动场所,都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文明实践阵地“朋友圈”。
比如,四渡赤水太平陈列馆,陈列着300多件当年红军留下的弹药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具,向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参观者展示着当年金戈铁马的历史,展现红军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在好人馆,一个个鲜活事例,诠释了馆中每一位平凡人用自己的行为传递着人间真情,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在红军故事天天讲院坝,胡敬华、司晓芳、王朝强等讲述着四渡赤水红色历史,传承长征精神……
组建多元志愿服务队伍,实现古镇共治共享
有了文明实践阵地,太平镇没有将文明实践活动局限于阵地内,而是实现全域覆盖。
在太平,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推进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太平聚焦群众需求,结合志愿服务开展活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长征街社区管辖下的长征街、红军街、顺河街等都紧挨太平古镇景区,沿街商铺有百余家。自太平古镇景区免费开放以来,这些商家无形中成了太平形象的“代言人”。于是,长征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成立了商铺自治“十户联防”新模式,如今已有30多家店铺参与。“从广义来说,每户商家都是我们社区的志愿者。”长征街社区支部书记陈杨梅介绍说。
周小敏是商铺自治“十户联防”的一名成员。她说,作为商户,首先是要诚信经营,不能破坏太平古镇的形象;其次,遇到游客来问路等,要热心提供帮助。周小敏还是长征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名自媒体志愿者,长期参与太平古镇宣传推介工作。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大多数长征社区大多数居民的日常。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征社区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保护红色文物,产生了车盛寅、胡敬华、李美容、郭钦、王朝强等一批批各类好人和最美志愿者。
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志愿者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推进,市民的素质和认知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眼下,太平镇共有各类志愿者队伍40余支,注册志愿者近万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5万余小时,形成了一支覆盖多领域、多行业的志愿服务队伍。
比如,由九龙村党员干部组成的四渡先锋志愿服务队,在乡风文明、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长征街社区志愿者组成的赤水河保护志愿服务队深度参与了清河护岸、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由60余名志愿者骨干力量组成的红色基因传承志愿服务队,是太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下的核心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华开展各类红色文化传承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队是太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了相当一部分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有效激发村(社区)共建共享活力。”太平镇党建办主任刘逾鹏介绍,接下来太平镇还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为契机,创新方式方法,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共建共治共享太平建设发展成果。
举办多彩文明实践活动,展现红色太平风貌
有了实践阵地、实践队伍还不够,太平积极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
太平镇文化文艺志愿者还结合太平独有资源禀赋,把红色文化与民间技艺、非遗等结合,编排了《四渡赤水在太平》《八百儿郎去参军》《赤水河船工号子》《老玩意儿》等文艺节目。
《赤水河船工号子》是太平镇重点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活动。
在赤水河上,流传着一曲曲描绘船工们千百年来悲欢离合的赤水河船工号子。这是一部见证赤水河航运事业兴衰成败的史书,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充满生活情趣的,古老而质朴的一种民间音乐,是值得加以保护使之传承后人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赤水河船工曾经生活的真实写照与再现。
船工号子、老玩艺表演
太平镇五老志愿者胡敬华将红色故事同传承数百年的《赤水河船工号子》结合起来,把长征精神、劳动唱腔融入民间表演艺术,为当地群众和八方游客义务表演,深受大家喜爱。
胡敬华的孙子胡炼,今年24岁,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在胡敬华的耳濡目染下,胡炼从小就对船工号子十分感兴趣,并主动跟着爷爷学习。胡炼说:“疫情过后,来太平古镇的游客不断增加。我要通过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赤水河船工号子》,让更多的人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四渡赤水主题灯会
今年,面对疫情政策调整,太平镇文旅发展迎来新机遇,春节期间,太平镇重磅推出首届“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主题灯会,举行了《红歌大家唱》《古镇大家拍》《祝福大家送》等系列活动,在丰富百姓和游客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推动太平夜间经济发展,展现太平夜间经济活力。
近年来,太平镇不断探索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推动理论政策学习、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导移风易俗,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不断铸牢群众文化自信。“我们将结合太平实际,不断深化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精神文明力量。”太平镇党委书记杨梅说。(周雅 王明春)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