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纳溪:老兵支书刘胜国 兴业富民“厚”家底

采风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11-26

nEO_IMG_2.jpg

虽已进入冬季,但这段时间在纳溪区大渡口镇铜鼓的300亩稻鱼基地却是鱼跃人欢的景象。看到即将到来的丰收季,铜鼓村党支部书记刘胜国满面笑容地说:“今年我们村集体公司带领村民将已改造的高标准农田走‘稻鱼共生’之路后,不仅实现了粮增产钱增收,还一举摘掉‘空壳村‘的帽子。”

在部队大熔炉砺炼了3年、外出务工并当个建筑老板,再到如今的村党支部书记,刘胜国1995年从部队退伍回乡20多年来,职业和身份一直在变,不变的却是他兴村富民的执念。

致富路修到村民家门口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到处是水凼,多亏了村支书刘胜国的积极争取才有了现在这条宽阔的公路。”如今每天,铜鼓村八组村民行走在家门口这条今年4月才硬化的水泥公路上,无不感慨,脸上的更是溢满了开心的笑容。

铜鼓村八组多年前就挖了一条毛坯路。然而,由于村里无资金也无项目,公路迟迟得不到硬化,不仅影响村民出行,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面对这一条毛坯路,2022年10月,经过刘胜国的积极争取,今年4月这条长约900米,宽4.5米的道路得到硬化,彻底解决周边300多村民的“出行难”。

想致富必须先修路。2016年以前,有近3000人的铜鼓村只有一条窄窄的2.4公里长的水泥公路,严重制约了全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致富。当年12月,刘胜国担任铜鼓党支部书记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他就开始带领全村广大群众掀起了修路热潮。为了推动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刘胜国立下“规矩”——道路涉及“村三委”干部和亲友必须无条件配合,自家土地则直接不用测量。就这样,在村“三委”干部带头、亲友支持、群众配合下,铜鼓村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在国家近1000万资金支持下,实现了4个100%,即:全村社社通的近20公里村主干路100%全硬化、危房100%全改造、老旧房100%全整治,产业生产便道100%全贯通。

尤其令村民高兴的是,这些致富路,几乎都打村民家门口通过,实现摩托车、三轮车和小轿车直接开进每个农户的院坝头,不仅助推了致富产业的发展,村民出门也不湿鞋了。

nEO_IMG_1.jpg

摘掉集体经济“空壳村”帽子

虽已进入小雪季节,但这段时间,在铜鼓村高标准稻田里,却是一片鱼跃人欢的景象,因为再过一个多月,村集体公司流转村民稻田喂养的“稻田鱼”就要开始上市销售了。“虽然我们今年是第一次流转村民的稻田来养鱼,但从目前鱼儿的长势来看,每亩稻鱼产量应该不下1000斤,按现在市场上的生态鱼销售价,亩收入可达1万元。”刘胜国喜滋滋地介绍说。

铜鼓村在前些年没有拿得出手的产业,村民致富增收,大多还是靠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老人因为受年龄体力所限,在种养殖上没有可圈可点的特色可言,最主要的还是受生产条件所限。面对这一现实境况,刘胜国没有懈怠,他主动跑镇上、区上,找领导找相关部门汇报,以期得到项目支持。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2020年,在区、镇领导的重视和区级部门的支持和刘胜国的努力下,铜鼓村获得总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在项目的推动下,经过小田变大田等综合改造,铜鼓村的1000多亩稻田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从种到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实现了由“粮田”到“良田”的飞跃。“种田实现机械化了,高标准稻田的优势和效益就应该得到充分发挥。”刘胜国说。

于是,今年,刘胜国就与村三委干部讨论后决定,由村集体公司将村里20多户留守老人100余亩高标准稻田流转了过来走“稻鱼共生”的循环增收之路。刘胜国介绍,为了在走稻鱼共生之路上实现粮增产、钱增收,他们在5月秧苗栽一个月后,才买来成鱼苗放入稻田,确保稻鱼的生长期达到8个月以上。为了让稻田鱼不喊“口渴”,刘胜国还多方筹集了2万多元,将几公里外的凤凰湖水引入稻田;为了让稻鱼品质生态,中稻收获后,再生稳就任由鱼儿享用……如今,历经几个月的精心喂养,稻鱼平均都长到4、5斤重。经粗略估算,每亩稻鱼超过了1000斤,亩收入可达1万元。“除去5000元的租金和鱼苗成本,每亩纯收入就有5000元,今年村集体公司的100余亩稻田就有50多万元。”刘胜国掰起指头算起了“增收账”。而靠着这50多万元的收入,铜鼓村村集体经济也将从此摘掉“空壳村”的帽子。

更让刘胜国高兴的是,在村集体公司的示范带动下,今年就有部分村民自发加入稻田养殖中,使全村“稻鱼共生”面积超过了300亩。“明年除了村集体公司扩大种养规模,还要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力争让所有高标准农田都能由粮田变成增收田、致富田,将铜鼓村打造成纳溪区最大的‘稻鱼共生’基地!”

nEO_IMG_3.jpg

采访手记: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身为村支书,带着群众富,荷包鼓不了,不算‘领头羊’。”虽然已经退伍多年,但在刘胜国的身上依然可以感受到坚韧不拔的军人品质。

依托政策抓基础设施建设,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谋产业发展,他集思广益、雷厉风行。在担任铜鼓村村支书虽然只有7年,但他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荣誉。

“我一直认为自己肩上有双重职责,一是作为铜鼓村的支书,大事小事我都要放在心里,为群众带好头,切实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带领我们村发展得更好;第二是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就应该善作为,敢担当,将军人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传递给大家。”正是这股闯劲和干劲,让刘胜国在村支书的岗位上、在脱贫致富的征途上,散发出无限的光芒,行进在奔康的乡村振兴大道上。(周超文 /图)

编辑:邱果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