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从内江到台州:一碗牛肉面的 “扩张记”

城事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7-18

  100多家内江牛肉面店,单店日均营业额近6000元——很难想象,这些亮眼数据竟出现在浙江沿海的二线城市台州。当地媒体曾报道,内江牛肉面在台州“遍地发芽”,不仅让在异乡的内江人重拾了家乡味,还征服了不少台州人的味蕾。内江牛肉面为啥能在台州站稳脚跟,甚至成了当地有名的外来美食?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或许能找到内江牛肉面“走出去”的门道。

  先看看台州的情况。这座城市常住人口672.9万,2024年GDP达6656.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07亿元,还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经济底子不薄。再看内江牛肉面在那里的发展:自2010年前后第一家店开起来,现在已有100多家,一条500米的街上能有4家;90%以上是夫妻店,也冒出了像“巴蜀胖子・内江小面”这样的连锁品牌;客群里云贵川渝人占一半以上,本地年轻人也越来越爱吃。经营上,小碗面卖14-18元,大碗16-20元,单店日均卖100-200碗,好的能超300碗,一天营业额最高能有近6000元。

  为啥能做起来?首先是市场有支撑。台州工厂多,外来务工人员近150万,其中云贵川渝人占近三分之一,光台州市玉环市坎门街道就有一半是内江人,这些人成了初始客群。其次是盈利有保障。开家40-50平方米的店,启动资金约20万元,比成都少10万元,比北京、深圳少30万元;面价虽比内江高6-9元,但比北京低6-10元,普通夫妻店一年纯利能有10-20万元,好的近30万元。最后是产品有品质。店主多是内江人,不少在知名面馆受过系统培训,核心原料从内江采购,非核心食材就近买,保住了“绵柔弱碱、汤宽红亮、香辣鲜爽”的特色。

微信图片_20250718102544.jpg

台州的内江面馆生意好

  在台州的成功,给内江牛肉面“走出去”带来了不少启示。

  在城市拓展上,得差异化推进。台州的经验显示,除了靠餐饮企业和连锁店,鼓励夫妻店扩张也能形成规模。像台州这样的沿海二线城市,市场扎实、门槛低、回报稳,适合普通人创业。所以,在北上深打下基础后,不妨把扶持政策推广到江浙一带,先从台州、温州这些已有基础的城市入手,统一门店形象、规范制作标准,形成集群效应。

  异地市场培育得慢慢来。台州从0到100家店,既靠云贵川渝老乡,也靠本地人的口味慢慢养成。这说明,改变当地消费习惯需要时间,得先在老乡多的地方扎根,再慢慢吸引新客群。今后拓展市场,不妨先布局云贵川渝人多的区域,打下基础后再逐步扩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得专业。台州的店主经专业培训后,能按规程制作,还坚持用内江食材,保证了口味地道。这提醒我们,得通过“市内培训+市外送训”,教技术、传理念,让从业者明白标准化的重要性,在外地也能守住品质。

  食材配送要集约化。台州已有5-6家商户抱团从内江采购核心原料,但还有人渠道不畅。不妨整合资源,统一对接供应链企业集中采购,既降成本、保口味,又能带动内江食材外销,让“一碗面”拉动一条产业链。

  内江牛肉面在台州的故事,证明了这碗面既能赚满自己的钱袋,也能向外宣传家乡美食。照着这些思路 “走出去”,或许能让更多人尝到内江的味道。

(来源:最内江-i内江 文图:黄俊钦)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