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边界联合党委”构建“跨界党建”新引擎

杂谈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17

□ 何竹梅

5月14日,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与四川省合江县临港街道共同组建的“中共津合边界产业发展联合委员会”正式揭牌,这一开创性举措标志着津合地区在跨区域党建合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创新党建模式,搭建区域合作“新桥梁”。中共津合边界产业发展联合委员会的成立,是对传统党建模式的大胆突破。它打破了行政区域的壁垒,以“组织联建”为核心,将石蟆镇与临港街道的多个边界村党组织紧密联结在一起。这种跨区域的党建联盟,改变了以往各村党组织“各自为政”的局面,搭建起一座沟通与合作的“桥梁”。通过定期开展联合党建活动,分享党建工作经验,实现了党组织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例如,在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不同村的党组织可以相互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提升整体党建水平。这种创新模式为其他地区开展跨区域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激发更多地方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党建合作新路径。

推动产业协同,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聚焦“产业联兴”,联合党委的成立为津合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石蟆镇与临港街道地域相邻、资源相融、产业相近,具备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联合党委能够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布局,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实现产业的差异化、互补式发展。以特色农产品种植为例,双方可以联合打造农产品品牌,统一生产标准,共同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协同发展,不仅能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还能吸引更多投资,推动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促进区域治理,构建和谐稳定“新格局”。在“治理联抓”方面,联合党委发挥着关键作用。边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在社会治理上往往存在一些难点和空白点。联合党委成立后,可以整合两地的治理资源,建立联合调解机制、治安联防机制等。当出现边界纠纷、治安问题时,双方能够迅速联动,共同应对,避免问题扩大化。比如在处理跨界环境污染问题上,联合党委可以组织相关村的力量,联合执法,共同治理,维护边界地区的生态环境。这种协同治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边界地区的治理效能,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区域治理的“新格局”。

中共津合边界产业发展联合委员会的成立,构建起“跨界党建”新引擎,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创新实践。通过创新党建模式、推动产业协同、促进区域治理,它将为津合地区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期待这一联合党委在未来能够持续发挥引领作用,让边界地区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为更多地区的合作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完)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