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西南医大附院李玉英:初心不改,我要把余生献给这里的人民……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7-26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块属于你。”这是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说的是人的一生中充满未知数。

  在留美博士后李玉英的人生选择中,曾经出现过许多让人羡慕的“巧克力”:定居美国继续搞科学研究;赴美丽的沿海城市享受生活……最终,李玉英来到泸州,用她的话说:“这是我的母校,我要把余生贡献给这里的人民。”

1.jpg

生于医学世家,圆梦医学之路

  常言道,环境塑造人。这句话用在李玉英身上,再恰当不过。一个人出生的家庭,往往会影响其成员的成长。在李玉英的长辈中,爷爷曾是陇上名医,父亲、伯伯、叔叔、姐姐等都是医生。

  1996年,李玉英考上泸州医学院临床专业的硕士。初到美丽的泸州,雨雾蒙蒙的忠山、窄窄斜斜的石板路、青翠欲滴的小巷,如诗如画,深深迷住了黄土高原上长大的姑娘。从此,美丽的小城成为李玉英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

  在泸州求学的日子里,遇到了一大批业务精湛的老专家,导师彭启灿教授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们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李玉英顺利地从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毕业,临走时对着忠山心中许下一个愿:发奋学习,造福患者,回报母校的培养之恩。为实现这个愿望,她毕业后不久考入了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继续攻读博士。

2.jpg

放弃国外高薪待遇,女博士后登上回国飞机

  取得博士学位后的李玉英成功地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医生到一名共和国军医的蜕变,毕业后她留校在第三军医大附属新桥医院工作,由于表现优秀被选送公派出国留学,到美国NIH攻读博士后。

3.jpg

  公派三年结束,导师对其再三挽留,并亲自致信上级主管部门请求允许她继续留美国工作。李玉英婉拒了导师的热情相邀,踏上了归国的飞机。

  回国后,李玉英反复思考人生的价值,多次主动要求到人民最需要、环境最艰苦的地方去,于是上高原,下海岛,脚步遍布艰苦的基层地区,多次参加基层部队的保健和授课任务。先后获得“卫勤及为军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个人“三等功”等荣誉。由于技术精湛、作风优良被人才引进到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2016年李玉英入选“多国部队环太平洋军事演习”中国编队,出色地完成了出国军事演习任务。荣获“军队优秀基层干部”荣誉。

  在北京工作的岁月中,她注意到一个现象:“北京作为一线城市汇集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医学精英和高端技术,而来看病的患者大多来自外地。”看到他们背井离乡,住着廉价的地下室,在医院外面等待住院的样子,让身为军医的李玉英心中非常不忍,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技术回到基层去,回到人民中去,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要让自己的生命为普通老百姓燃烧。

再次返泸,重上忠山,还愿大西南

  “来我们医院吧,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解放军301的医生要离开,自然有各大医院的电话打来。数家公立附属医院给出安家费、住房和职位等优厚条件,有私立医院甚至开出了两百万年薪外加一栋别墅的丰厚条件。

  李玉英陷入深思,究竟去哪一家医院才能发挥作用呢?这时,西南医科大附属医院的领导说:“小李,希望你能回母校来工作,这里绝对是个做事的地方。”还是母校了解我的追求!李玉英没有多想,便一口答应了母校邀请,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泸州。

4.jpg

  在这里,李玉英看到了与一线城市医疗水平的确有差距,大力发展新技术是她做的第一件事,2年以来先后在本地区开展了气管镜导航技术、硬质气管镜手术、超声小探头、胸壁输液港、无痛气管镜等技术,并恢复了“支气管激发试验”、扩大了E-bus技术的使用。

  提起在泸州的工作,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忙”,“去年我就回过一次家……很难有时间与家人团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获批“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

  由于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周边的群众都慕名而来。但李玉英讲,“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要为本地百姓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同的医疗服务”。

5.jpg

  沉稳是大多数中年人的标签,李玉英却喜欢“折腾”。听听她的发自内心的声音:“有些人是为了物质需求而活着,有些人是为了精神需求而活着,而后者才是我所追求的。”

  她说,来泸州是为了“四个一”,即:打造一支团队——气道微创介入团队;建立一流技术——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最新技术;传承一种精神——大医精诚的奉献精神;造福一方人民——勤劳淳朴的川南人民。

(来源:健康西南 文/谢颖 陈猛 任诗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